第四百九十八章 千秋殿(2 / 2)

李承乾吩咐道:“取了名字之後就不能更改了。”?小鵲兒抬首道:“不改了!”

“好,往後這裡就叫作千秋殿了。”

十二歲的小公主邁著步子走入千秋殿,從此這位安定公主就有了她自己的宮殿。

小鵲兒道:“父皇,女兒自己可以收拾的。”

李承乾就站在殿外道:“無妨,近日的國事沒這麼忙,該忙的事也都忙完了。”

小鵲兒知道,今年父皇又辦成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建設安西四鎮,另一件事是建設漕運。

隨著寒風席卷關中,洛陽也下起了一場凍雨,一隊官兵來到了洛陽城前。

高季輔親自前來迎接。

李義府帶著駱賓王走下馬車。

高季輔道:“李禦史。”

李義府看了看身後的隊伍,除了不良人還有禦史台的另外兩位禦史與大理寺的人手。

高季輔也看到了李義府身後的官兵,不良人的背後是京兆府,還有大理寺,禦史台。

光是看著李義府身後的三十餘人,便讓人覺得頗有壓力,來勢洶洶。

李義府看著漫天的雨水道:“我們先在洛陽歇腳,等雨停了再去看看各地。”

高季輔沒問李義府此番離開長安的目的,請著人先在洛陽城落腳。

相較於更加注重政事的長安城,洛陽城則是更傾向於生產,自運河連通江都之後,在兩地走動的商戶也更多了。

而潼關成了關中貨物的集散地之後,潼關的貨物經常會運到洛陽。

皇帝依舊沒有遷都到這個得天獨厚的洛陽城,洛陽城的建設也隨著那次泰山之行後,皇帝回了關中,洛陽城的建設也就結束了。

這座洛陽城依舊保持著武德年間的樣子,雨水洗刷著這座大城。

一行人在洛陽城的一處宅院內落腳,李義府道:“聽聞洛陽時常有學子鬨事,怎麼如今不見那些學子了?”

高季輔道:“多數都去支教了,來年就要科舉,都消停了,等來年科舉結束之後,他們或許還會接著鬨事,不知長安城如何了?”

“長安一切都好。”

長安不像洛陽,那些士族子弟會在洛陽鬨事,但不敢在長安城鬨事。

因長安就是皇帝最結實的基礎,那些士族敢在長安指責朝中的政令,他們恐怕會被活撕的。

而那些士族子弟也隻敢在洛陽呈凶,不敢踏足關中一步。

李義府一邊用著飯食,一邊聽著高季輔講述著如今洛陽的變化,自從運河重新暢通之後,來往洛陽的人口更多了,現在的洛陽城包括洛陽各縣的人口,加起來也過了百萬之眾。…。。

這是自前隋之後,重新恢複的盛況。

武德年間與貞觀年間,洛陽從未有過如此人口。

高季輔交代了事宜便離開了。

等人走遠,駱賓王還在狼吞虎咽吃著飯食,他道:“等再過兩年,弟子也可以去支教了。”

李義府看著手中的卷宗,道:“老夫會給你安排。”

“謝老師,若學生支教,該去何處?”

“吐蕃。”

“可是現在還有很多人說要去西域支教,他們去西域支教還能順便打個仗,順手拿個軍功。”

李義府低聲道:“想拿軍功哪有這麼容易,這世上沒有這麼多狄仁傑與裴炎。”

駱賓王嘴裡嚼著飯食點頭。

在洛陽城休息了一天,第二天雨水還未停歇,李義府就去了漕運監,在這裡見到了監正,許圉師。

多年不見,許圉師的胡須更長了,他見到來人笑道;“李禦史,怎麼來老夫這裡了?”

“來看看你。”李義府先是看了一眼四下,又道:“在這裡任職可好?”

許圉師搖著頭,神色中帶著苦笑。

油燈的光火照亮了半邊臉上的些許憔悴,與一種無力感。

想要治理好漕運談何容易,這是摸著石頭過河,沒太多能借鑒的。

李義府遲疑道:“當初朝中六部爭搶漕運監,最後陛下選定了你,你該高興才是?”

許圉師道:“李禦史說笑了,老夫雖說得了漕運監正的位置,可這漕運也並非老夫一個人說了算,有太多人盯著這裡,此地還有朝中各部的人手,工部,兵部,民部都要與漕運監走動。”

李義府倒是能明白他的難處,又道:“陛下對運河很看重,陛下讓某家來一趟就是為了運河。”

許圉師笑道:“好哇,工部,兵部與民部暫且不說,現在又多一個禦史台,上官儀也惦記著運河嗎?”

“某家是奉陛下旨意來的。”

說著話,李義府不動神色地將一張紙送到他麵前。

紙張上蓋著印,許圉師看到便神色多了幾分凝重,在看紙張上的內容,他起身道:“稍等。”

這紙旨意是陛下交代的,有這張紙不僅有過問調查職權,還能調動洛陽的兵馬。

不多時,許圉師帶了三卷卷宗遞上。

李義府接過卷宗,翻看著。

“下官這一年以來主持漕運監,每每有各地的漕運奏報,都會送往這裡,隻這三處官衙有些古怪,賬目始終對不上,可老夫隻能管漕運,不能管賬目往來,老夫遞交給朝中之後……到了如今,陛下讓李禦史來這裡了。”

李義府看著卷宗,神色了然,“讓不良人先去探探,若真有不對,某家親自帶著人去抓。”

當初在揚州,在江南李義府殺了很多人,一個帶著凶名的禦史不能輕易動,他一動就是打草驚蛇。

陛下讓李義府留在長安城這麼多年,就是為了不驚動地方。

到了午時,雨水剛停歇的時候,就有一隊隊不良人離開了洛陽。

送彆了李義府,許圉師正要回官邸,迎麵就遇見了漕運監的主簿楊德裔。

黑臉的楊德裔行禮道:“聽聞李義府來了?”

許圉師道:“剛走。”

楊德裔追問道:“他來做什麼?”

許圉師道:“就是問兩句話,楊主簿不用擔心,他的事與我們無關。”

楊德裔又道:“但願與我等無關。”

許圉師搖著頭走入官衙,一邊走著,言道:“若真有事,他李義府也不是一個會揚湯止沸的人。”

…………

注:明天要早起,今天請個假,先暫更一章,之後會補上的。

(本章完)

張九文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