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要讀書,要讀很多很多書。”
劉弘基笑著道:“你要是不想讀書,就去當府兵。”?那孩子又道:“現在當府兵也要讀書的。”
劉弘基又大笑了起來,現在呢確實不一樣了,想要在大唐當府兵都要讀書。
眾人停下了議論,劉弘基與諸多鄉裡一起看著眼前。
漕運調度是一件肥差,當初有多少商戶想要借漕運便利運送貨物,更有甚者,想要借漕運私買船隻,從中漫天要價。
漕運建設才兩年,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如何不令人痛心。
大理寺,禦史台,以及京兆府的不良人紛紛出動,五個地方的縣官被帶到了這位殺人禦史的麵前。
李義府神色平靜道:“陛下建設漕運不是養你們這些蟲豸的,漕運更不能養肥了你們。”
一群犯官跪在地上,低著頭不言語。
李恪道:“有勞了。”
李義府行禮道:“吳王,這些人會由大理寺與京兆府的人押往長安城發落。”
李恪道:“當真是抓不完的蟲子。”
其實這一次會來查河運,其中也有吳王的安排,起初許圉師遞交給朝中,陛下並沒有多大的反應,直到吳王送去書信,陛下這才派自己過來。
李義府看著這些官吏一個個被押走,道:“蟲子是抓不完的,這才會需要一直抓,這就是如今陛下不斷增設禦史台人手的緣故,如今的禦史台有百餘人。”
李恪道:“人不夠呀。”
風雪淹沒了人們的議論聲,李義府陪著吳王李恪走了兩步,又道:“人永遠都是不夠的,就需要一直抓,不斷地抓,不斷地查,陛下曾經與臣說過,希望以後的禦史能夠有更強的能力。”
“能力?”
李義府解釋道:“就像是大理寺擅抓賊,我們禦史也要善於抓蟲,並且需要培養出善於抓蟲的人,為社稷是百年之計,建設禦史台也是如此。”
李恪道:“隻能這樣一直抓,一直查嗎?”
李義府道:“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變好,即便是任用官吏,也會有不好的人,如果有些事我們都不去做,還能有誰站出來,唯有如此,”
言罷,李義府的目光彆有深意地看向這裡的鄉民。
李恪深吸一口氣,在冷空氣中緩緩吐出一口熱氣,其實這話也沒錯,如果連禦史都不能依靠,人們還能相信誰。…。。
這是最後的底線了,這天下終歸沒有想得這麼好。
或者是這天下一直都是這樣。
隻是更壞與更好的區彆。
“忙完這裡的事,你就要回去了嗎?”
李義府搖頭道:“還有不少事要辦,到明年開春之前回不去長安。”
李恪望著漫天的大雪,“有勞你了。”
其實禦史台沒有緝拿職權,通常調兵馬的權力也是需要在特定時候,陛下賜予的。
禦史台隻有查問職權,但京兆府有緝拿之權,大理寺也有緝拿之權,可一切都要禦史台領頭,因此禦史台沒有緝拿職權,隻有最高的查問職權。
或許陛下也有考量,一旦禦史台既有最高的查問之權,又有緝拿之權,那麼禦史台就會成為怪物。
權力一定要管,並且要相互製衡。
這些年在各地走動,李恪深知其中利害關係。
李義府又離開了這裡,他要查的地方不會隻有這裡一處。
李恪親自送彆,又給皇兄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送去長安。
關中同樣是大雪紛飛,隨著一應人犯被押到,還有李恪的一封書信。
刑部尚書狄知遜走入溫暖的新殿內,行禮道:“陛下,人犯處置都安排好了。”
李承乾喝著茶水道:“一共多少人?”
“回陛下,李義府查了半個月,查詢賬目,還有鄉民舉證,涉及官吏二十三名,涉及商戶七十五人,其中查獲銀錢往來五萬錢,金沙一鬥,銀十餘斤。”
李承乾翻看著卷宗,問道:“應該還有不少吧?”
狄知遜道:“李義府還在查。”
這個時候陛下多半是生氣的,為了建設漕運朝中花了不計其數的銀錢,到頭來這漕運就是成了那些蟲豸養肥他們自己的溫床。
李承乾飲下一口茶水,道:“當年朕的爺爺說過,當一個社稷在苦難中時,人們的心都在溫飽上,反倒沒有這麼多賊寇,有時候朕在想,是不是不該讓社稷這麼富裕,為何這麼多看似有利的事,總是會帶著弊端。”
聞言,狄知遜行禮道:“陛下萬萬不可如此作想,陛下為社稷,為萬民從未有錯,是這個世間總會有不好的人,絕非陛下之過。”
“建設漕運,疏通運河,到現在朕沒有後悔過。”李承乾將手中的卷宗遞還給他,又道:“朕隻是覺得,有些事做得還不夠。”
“臣願為陛下效死。”
李承乾看著外麵的風雪道:“不管是人頭落地,還是誅三族,大抵上他們都會覺得一死了之,再一想又沒什麼大不了的。”
狄知遜頷首。
李承乾又道:“朕要建設一個十分龐大的案牘庫,將中原各地的所有官吏的戶籍都歸入長安城。”
狄知遜疑惑道:“陛下,這……”
“朕知道這需要耗費十分龐大的人力物力,可朕有的是耐心,往後凡是朝中任命的官吏,但凡有人涉唐律,所有量刑對官吏加倍,官吏犯事加三倍起。”
“喏。”
“凡是官吏犯事革職之後記錄一百年起,其族中子弟從父母輩往下數三代人不得入仕,為期三代人,為期一百年。”
陛下的話語很冷,比這個冬天還要冷。
為官,當如履薄冰,這句話真的沒錯,這是陛下一直以來的主張。
狄知遜站在陛下的後方,還能看到陛下鋒利的目光。
“也罷,朝中諸多人都在休沐,召英公,馬周,於誌寧,許敬宗,褚遂良都來一趟,好好商議一番。”
聽陛下又有吩咐,內侍急匆匆去吩咐。
李承乾揣著手神色又恢複如常道:“沒吃吧,與朕一起午膳如何?”
狄知遜恍惚回神,道:“喏。”
“你與朕說說,李義府是怎麼查的,期間有何困難,他是怎麼查出來的。”
“此事說來話長。”
“無妨,朕很有興致聽這些事。”
(本章完)
張九文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