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2.秦時風韻(109)一更(2 / 2)

秦嶺以南?

“對!”秦嶺以北為關中,南麓有部分屬楚地。此路難行,但未必不能過奇兵。

正說著呢,鹹陽來人,召他們回鹹陽。

章台宮,數丈之內不許靠近。

等人到齊之後,王翦才說了:“……聯軍中,楚國擅水戰。楚兵人人會水,此河攔不住楚軍。”

跟桐桐回來的蒙恬就說:“長公主與文淵君正商議,要去看看大河水勢……文淵君正提醒,是否要防商於方向……”

桐桐看嬴政:“輿圖上所知有限,我未曾親眼見……”蒙驁與王齕布防,她不能擅自提意見。

蒙驁與王齕對視:“臣二人商議,於陰晉之地調兵八萬,加之戍守之軍,總計十萬,便是防備此地有人冒險以渡河。秋季多雨,水流湍急,水勢極大,不易過河!”

嬴政微微點頭,蒙驁和王齕不是不知此地有缺口,兩人認為對方渡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隻調兵少量,防備萬一。

阿姊是不親眼所見,不好貿然而言。

王翦則以為,以楚軍之能,此地風險極大,需得加派兵力。

兵力不夠,戍邊之軍不能輕易調離!關外設防若是兵力太少,起不到防禦作用。當如何抉擇?

王翦堅持:“大王,一旦從蒲阪過河,攔截不住,蕞城便是鹹陽最後防線。”

桐桐心中點頭,蕞城就在後世的臨潼附近。

兵馬俑就在臨潼,而臨潼距離鹹陽隻有一百來裡路,快馬半晌即到。

呂不韋卻道:“楚軍雖擅水戰,然楚王不舍楚軍折損,必不願戰。再則,楚王能給多少兵馬?三萬?五萬?過河之後,我大秦有兩倍於楚兵力,尚不足以應對?”

李斯認同呂不韋之策:“楚王必防備楚國三姓,不敢全力出兵,更不敢全力應戰。因此,臣亦以為,蒙驁與王齕二位上將軍布防並無不妥之處。”

兩種建議相持不下。

四爺沉吟:“丞相與上卿所言,儘皆有理!然將在外有所不受,項燕領兵,誰能保證此人真按照楚王所言行事?”

換言之,楚王能否轄製項燕?

大殿中又沉默了,嬴政看蒙驁:“上將軍,能否於陰晉增兵?隻調兵八萬,太少了!若真被王翦料到,蕞城危矣!鹹陽危矣。”

王齕看著輿圖:“此次共七十萬人馬,若要增兵陰晉,商於當如何防備?兵力不足呀。”

尉繚指了指商於這個地方,跟大王說:“此地臨山,所過儘皆山路。此地原有兩萬人馬駐防,之前兩位上將軍又派八萬以防此缺口被打開……臣以為,這八萬可撤!此地乃山區,多山之地,原有兩萬人馬儘夠了!可事先在此地挖隔火帶,一旦有過商於動向,可燃火退敵。有隔火帶,亦可防備對山林損毀過大!此地,防火帶一段一間門隔,如此之下,拖延十數日,必能等到大戰畢!大戰一畢,大軍必能回援。”

此不失為良策!

蒙驁點頭,便是不能回援,那就放火燒山又如何,山火蔓延,那是自尋死路,對方必不敢賭。至於是不是損毀山林,此時也顧不得那麼許多了。

王齕點頭:“可!將調撥此地的八萬人馬調往陰晉,以補充陰晉兵力。”

嬴政皺眉:“原十萬,而今再八萬,十八萬人馬。”說著,就看向贏傒:“可否抽調鹹陽衛兩萬,以充實陰晉。”

贏傒立馬應承:“可!臣隨後便調撥,著副將樊於期領兵。”

如此,陰晉便有二十萬人馬。

桐桐:“……”倒是不好再要兵要將了。

陰晉乃是後世華陰附近,儘皆在渭南屬地。入渭南,便是進入關中腹地。關中腹地,豈容有失!

如今,陰晉二十萬人馬,守函穀關十萬人馬,其餘四十二萬,儘皆在關外設伏。

她突然想起,“大王,還有一事需得防備。”

“講!”

“鹹陽城中輿論尤其要緊,萬不可大亂之時動搖人心。”若聯軍真是從蒲阪過河,直入關中,人心必會慌,此時,若有人煽風點火,當如何?

因而,必須得未雨綢繆。

桐桐就說:“鹹陽城中消息把控本極好,但有些人,平時無法控,戰事恐為亂。”

“何人?”

“諸國質子、常年留秦的使館使臣、以及諸國商人……”平時人家好好的,本本分分,你不能治罪於人!

但若戰時,生死存亡關頭,豈能不動?

桐桐說著,就看向贏傒:“大伯,一旦開戰,此等人儘皆羈押,限製其自由,直至大戰畢。”

呂不韋和李斯點頭:“妥!”

嬴政便吩咐贏傒:“從長公主之令!鹹陽之安危交給大伯。”

贏傒應聲:“諾!”

嬴政又看文淵君:“流民極多……”

“必不讓生亂!若真有亂,水利還有八萬老卒可用。”四爺便道,“戰時,水利停工,安穩為上。”

善!

嬴政又看呂不韋,呂不韋拱手:“糧草之事,臣辦。”

嬴政再看李斯,李斯應聲:“軍械之事,臣督辦,必不誤事。”

嬴政朝蒙驁、王齕、王翦拱手:“有勞上將軍!”

“不敢!”三人躬身回禮。

嬴政看阿姊:“阿姊,軍情之事,勞煩阿姊。”

“諾!”

嬴政朝後一退,對著眾人深深一禮:“此一戰,有勞諸位!”

“敢不效死命?!”,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