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情還沒完。
章衡到了三司之後,立即又被針對,然後被排擠出三司,之後一生都在地方上兜兜轉轉了。
而一生願意推薦後進的陳襄,竟然對自己的得意弟子不聞不問,這不是很奇怪麼?
而且有趣的是,這個看不起章衡的章惇,其實自己也不過是一個私生子而已。
——一個私生子也能看不起旁係。
所以,章家本家那邊不能找,章衡信不過他們。
既然不能找本家,那可以找誰呢?
章衡想了一會,一時間沒有了主意。
如果再過兩年,他可以找自己的老師陳襄。
陳襄字述古,因居古靈,故號古靈先生,與鄭穆、陳烈、周希孟並稱“古靈四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慶曆二年中了進士及第後被授為浦城縣主簿,並代理縣令。
陳襄來了之後建學舍三百楹,親臨講課,求學者數百人,章衡能夠在他門下就讀,就是趁了這個好機會。
然而,現在離著慶曆二年還有兩年多的時間呢。
陳襄也是指望不上了。
不過也好,因為章衡有彆的打算。
在章衡的計劃中,他不僅想要中狀元,還想在官場上走得更遠。
所以,章衡不希望與浦城章氏有衝突,尤其是章惇。
章惇此人度量不大,若還是在科舉場上壓他一頭,他估計還是要用章氏的力量來壓製自己。
所以,如果自己想要減少來之章氏的阻力,最好是避開嘉佑二年這一屆科舉,避免與章惇有直接的衝突。
不僅如此,章衡還有一點小心思。
所謂出名要趁早。
原來的章衡在嘉佑二年才中了狀元,但那時候他已經三十二歲了,雖說五十少進士,但十幾歲的狀元郎與三十幾歲的狀元郎能一樣嗎?
而且,慶曆二年這一年的進士榜也不簡單,這一榜到了神宗時候,出了一共六個宰相,包括王珪、韓絳、王安石、韓縝、呂公著和蘇頌六人!
如果,隻是說如果,如果章衡能夠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一榜,那麼在神宗掀起革命的時候,以他的先知之明,或許他也能跟著一起騰飛,做一做風口上的豬……
當然,這一年要拿狀元不簡單,因為按照原本的曆史,當年的狀元是楊寘,而楊寘的嶽父正是當時的宰相晏殊。
不過,也並不一定得是狀元,因為王珪、韓絳、王安石、韓縝、呂公著和蘇頌六人也不是狀元,不也當上了宰執麼?
所以,隻要在榜上有名,章衡就能夠憑借他的能力上去。
這樣既避開了浦城章氏,也能夠早十幾年入仕,然後在神宗當政的時候成為時代之子。
章衡想得開心,就差點咧嘴傻笑了,但肚子忽如其來的咕嚕作響卻打斷了他的思路。
今早上從家裡出來,走了半個多時辰的路,又在城裡走了幾條街,他們喝的那點白粥如何能夠撐得住,早就饑腸轆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