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衣冠南渡(2 / 2)

(羌族實力最弱隻是想撈點好處,氐族和鮮卑人是崇尚漢文化,希望與漢人融合甚至統治漢人……匈奴和羯族才是最殘暴的)

(羯是食人族,後來好像被滅族了)

(胡漢雜融是遲早的事,他本可以不用慘酷,卻因為晉朝內爆了。)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是自東漢後期以來包括士族門閥問題、民族內遷問題、土地兼並問題、甚至是氣候問題一係列矛盾的總爆發,隻不過司馬家的操作讓火藥桶被點燃、魔盒打開。)

(司馬罪該萬死,北方漢人消亡百分之90以上)

網友B:衣冠南渡……漢人的血淚史。

回複

(就是逃難,文人來了個衣冠南渡[九轉大腸])

(普通人叫逃難,士族得換個說法不然沒麵子[看])

(地主世家,貴族皇帝把國家搞壞了,抵擋不住五胡入侵,然後圈了錢財逃到南方去,留下無助的百姓在恐懼和饑餓中掙紮)

(當時漢人的至暗時刻)

(曾經的一漢當五胡啊,怎麼就變成了五胡亂華……)

(那時候的人一定很想念曾經的漢朝吧)

(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都是相當的混亂和淒慘,雖然有民族之間的融合,但這曆史的陣痛,未免太痛了)

(司馬家這群人真是沒有能力還有那麼大野心,活生生把華/夏拖到陸沉)

網友C:看完了是吧,提問:經濟中心南移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九轉大腸

——————

“什麼?!”

“豈有此理!!!”

聽到漢帝國崩潰,五胡亂華,北地漢人消亡了九成,漢朝上下一片嘩然,各種怒罵斥責聲不絕於耳。

他們不可置信,怎麼會呢,漢家江山穩固,得天獨厚,怎麼會走到幾近滅亡,這可是大漢啊!

是有實力說出“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是“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啊!

一些人信仰坍塌地跌坐在地。

強盛如大漢,也有崩潰倒塌的一天,甚至曾經的一漢當五胡,變成了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

劉徹雙目猩紅,一劍劈斷桌上的案牘。

冬天吃漢人三千,這樣刺目的字眼,沒有一個漢人能忍的下去!

經過這麼多次天幕,王朝的覆滅,往往都是由內部而生。

他也看到,有後人認為,五胡亂華是東漢後期包括士族門閥問題、民族內遷問題、土地兼並問題、甚至是氣候問題一係列矛盾的總爆發。

他用推恩今分散諸侯權力,鞏固皇權,後來竟又冒出什麼世家門閥。民族與土地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需得謹慎謀劃,可怎麼王朝覆滅與氣候也有關聯了?!

當時是什麼氣候,難道那些胡人在草原活不下去了?

越是憤怒,他越是逼自己冷靜下來。

大漢,哪怕是亡,也不能以這般淒慘的模樣退場!

……

劉徹憤怒,景帝時的劉啟更怒。

要知道,“七國之亂”可是剛平定不久的。而未來的那個晉朝,竟然也有個“八王之亂”,甚至這個混亂造成了十分糟糕的結局,漢人險些就沒了!

這讓他如何不怒,甚至隱隱後怕。

漢朝剛建立時,劉邦迫於形勢,分封了異姓諸侯王,實行郡國並行製,諸侯國的政治地位遠遠高於郡。

諸侯王的地位僅次於皇帝,在封國內獨攬大權。這些異姓諸王擁兵自重,專製一方,是中央集權的最大障礙。

消滅異姓諸侯王後,劉邦與群臣共立”非劉姓不王“的誓約。

起碼,同姓諸王與高祖血統親近,效忠漢室,會拱衛中央。

文帝五年四月,劉恒廢除盜鑄錢令,允許私鑄錢幣,實行鑄幣放任政策,這個政策受到了賈誼等人的反對。

賈誼主張壟斷鑄幣權,但沒有被劉恒采納。

這時的西漢。出現了貨幣不統一和鑄幣權分散的局麵,導致地方諸侯開采銅山鑄錢,進而在經濟實力上有了和中央抗衡的資格,極大地威脅了大一統的局麵。

……直到武帝時,鑄幣權才徹底收歸國有。

劉徹設立了專門的機構來管理貨幣的鑄造,並且統一了貨幣的重量和成色。此外,他還發行了新的貨幣,即五銖錢,這是一種重量和成色都十分穩定的貨幣,它成為了我國曆史上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之一。

在劉徹之前,他的父親景帝劉啟登基後,中央皇權和地方諸侯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