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光義,朕的好弟弟,最好事情是像你說的那樣。
不然的話,看在母親的麵上,朕會給你留個全屍的。”
“皇兄,聽臣弟……”
趙匡胤拔出身旁侍衛佩劍,指著趙光義罵道:“閉嘴,再說話朕現在一劍就殺了你。”
[明末農民起義闖王李自成。
他們的口號是:均田地,闖王來了不納糧!
看看,農民起義的訴求是什麼?
無非就是糧和地!
他們要乾的事情是什麼?無非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殺貪官!
可你看看,陳勝吳廣起義的口號是什麼?
陳勝起義不久之後便稱王,國號“張楚”
寓意張大楚國,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叛亂風暴即將席卷大半個華夏。
陳勝吳廣雖然人數眾多,可裡麵農民居多,讀過兵書或者天生聰慧能夠指揮打仗的人才太少了。
這也是古代農民起義麵臨最重要的問題,在給養裝備都相同的情況下,經常會發生幾萬乃至幾十萬農民軍被幾千幾萬官軍追著打,就是打不贏。
而陳勝此刻就很懵,軍隊有了指揮官卻不夠,全軍上下就他最牛,可如果是在和平時期這種情況很好,不需要有比君王還牛的人。
可現在是戰亂年代,君王可以不牛,隻需要有識人之才,手下能打仗的能管後勤的必須要有能人,哪怕都不是能人,起碼能維持運作也行,可他都沒有。
陳勝是到處找人才,終於找到一位曾經侍奉過楚國春申君的士人——周文。
而在周文的率領下,這群人居然用了僅僅不到兩個月就打進了曾經六國無法逾越的關隘,天下第一關——函穀關。]
嬴政:…………函穀關就這樣被破了嗎?
[如果是在戰國時代,攻破函穀關,秦國最好的結果也是割地求和自保。
與此同時華夏大地造反的複國的遍地開花,齊王後裔田儋在齊地複國,項梁在吳地造反,陳勝扶持魏咎為魏王,陳勝手下武臣打下趙地自立為趙王,武臣的手下攻打燕地被當地人擁護成為燕王。
而未來的劉邦,此時的劉季在沛縣也是大風起兮雲飛揚。
這種情況下秦國應該立馬就倒台了,可帝國危難之時,總有壯士挺身而出。
吳廣大軍在滎陽被李斯的兒子李由阻攔住了。
這時候秦國主力軍團,一在北邊防禦匈奴。一在南越征伐南蠻,現在調兵已經來不及了。
秦國最後的戰神章邯站了出來,向胡亥請求赦免驪山的刑徒,我能讓他們踏踏實實搬磚,也能讓他們拿刀子砍人。胡亥也是死馬當作活馬醫,試試吧。
章邯帶著十多萬刑徒加上守護鹹陽的幾萬正規軍拿起兵器出鹹陽迎戰周文,在戲水大破周文軍隊。
而章邯真的很強,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弱。
他可是當世第三,可他前麵是誰?西楚霸王項羽和兵仙韓信。
第三輪流和第一第二過招,還打的有來有回。
若是沒有這兩人搞不好章邯真的能夠為秦國成功續命。
做一個假設,項羽和韓信一個陣營並且相互信任,這種情況下可能李世民來了隻想回大唐。
章邯在成功的把周文軍團趕出函穀關之後休整兩個月,整軍備戰繼續打周文,周文一路打一路敗,敗逃至澠池自刎而死。
章邯沒有停下腳步,接著解了滎陽之圍,胡亥派司馬欣董翳來協助章邯。
隨後這支大軍一路向東南打,一路打一路殺消滅了整個張楚政權的武裝力量,隨後陳勝被手下車夫刺殺,整個張楚政權土崩瓦解。
陳勝手下秦嘉逃亡之後又準備立一位叫做景駒的人為楚王,可項梁不答應了,張楚時候就沒搭理你們,你們現在還敢立楚王?
這種事情輪得到你們嗎?
隨後率軍進攻秦嘉,秦嘉戰死,景駒逃跑後來死在了梁地,秦嘉手下部隊歸附項梁,此時項梁已經成為了反秦第一大勢力。
而項梁並不是主角,他的侄兒項羽現在也正式踏上了曆史舞台。
項羽讓江東成了勇猛的代名詞,可到了孫權之後,我們現在提到江東隻會說一句:江東鼠輩,無恥之尤。]
[而項羽在大家印象裡是什麼樣的?
學文,書讀不進去。
學武,劍練不下去。]
大秦 楚地
項梁一巴掌拍在項羽頭上說道:“讓你好好學,你不聽,看吧,千百年之後的後輩都知道你不學無術。”
項羽不服氣的辯解道:“那我還是西楚霸王,滅亡了秦國,肯定是那劉邦小人打不過我,才在史書之上占我便宜,無恥小人,鹹陽見到我非打他幾嘴巴不可。”
迎接項羽的又是一巴掌。
“羽兒,自古成王敗寇,輸了就是輸了,輸不可怕,找到不足才行。”
[很多人說項梁不行呀,居然把接班人培養成這樣?
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項羽本來就不是接班人?
人家項梁有兒子的啊,大家族族長位置沒有意外和皇位傳承都是一樣的,誰會傳給侄子?
要不是後來項梁出了意外,而項羽在戰爭時期能打仗,能打勝仗,掌握槍杆子才成了接班人。
項羽這模板很明顯就是按照培養將軍來的。]
項羽:……你們後輩不是挺聰明的,什麼都知道一點?怎麼就能把我看成天生的接班人?
[而項羽對於學文學武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學文不過是記記姓名。
學武僅僅是兩人打仗。
要學,我項羽就要學那萬人敵。
而項梁聽後那是倍感欣慰,祖宗有靈,項羽年紀輕輕便有此大誌,便教授項羽兵法。
因為項羽武力確實千古無敵,很多人反而把他當成一個莽夫。
人家是正經學過兵法,打仗也是多少講點計謀的,偏偏他的戰績太離譜,經常自己帶個前鋒軍一個衝鋒就能把敵人幾萬幾十萬軍隊陣型直接打穿。
項羽學兵法,據史書記載是學了個大概便不肯再鑽研,項梁那是感覺這祖宗可能隻保佑了一半。
嗯,這是漢朝官方史書記載的,至於信不信,取決於各位。]
項羽:劉邦,我不把你嘴巴抽爛,我跟你姓。
大秦 沛縣
剛剛走出沛縣的劉邦莫名感覺臉頰牙齒都有點疼,還被蕭何曹參嘲笑道:“劉季,你該不會親了什麼不該親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