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竊國之賊(1 / 2)

一把大狙闖大明 狂笑 2531 字 5個月前

《一把大狙闖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戶部侍郎本在會周公,太子一聲令下,他連朝服的扣子都扣歪了,連忙帶著下人背負一箱的長蘆賬冊趕來。

來得馬車上戶部侍郎還擔心有錯,點著燭火粗略地翻了一遍近期的,每一筆都事無巨細記錄得清清楚楚,就連毫厘都沒有漏掉過。

太子要查什麼?長蘆最重要的莫過於鹽稅,鹽與鐵在這個時代就猶如石油與軍火,是絕對不允許個人染指源頭的行業。

在大明販私鹽,就跟在現代販D一樣,抓著不是殺頭就是發配,沒有任何情麵可講。

試想一下,永樂年間,大明實行低稅來收攏民心,提振經濟,擁有一十三省偌大國土的地界,全年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左右,而鹽課就能占據其中的兩千萬兩,妥妥的支柱性產業。

所以對於鹽課,大明開國以來就極為看重,每個環節都安排了人手進行監督,還有專門的巡鹽禦史,不定期地突擊檢查,一旦發現中飽私囊者,也是予以嚴懲。

況且,大明針對食鹽實行的是開中鹽引法,即由官府組織鹽場工人集中生產囤積,再由戶部貼出榜文,寫明納粟地區、需要上納種類以及數量等基本內容,此為“開中”。民間的商人可接受這些訂單,此為“報中”。

等他們在規定時間內運送物資去邊倉後,倉官查驗完畢,既會給商人填寫鹽物勘合上,並在中線處蓋章,一式兩份,將其中的一份發給商人,此為“勘合”,作為納糧支鹽的憑證,另一份則由官府送到各地的都轉運鹽使司或者鹽課提舉司,稱為“底簿”。

拿著這勘合,商人能到鹽運司比對勘合,簽發鹽引,再去指定的鹽場排隊等候支鹽,這段時間被稱為“守支”。

鹽引之上不光標注了商人可提取的白鹽數量,品質,更明確了銷售地區,銷售時間,還有銷售價格。商人需拿出銷售價格的三成作為賦稅,也就是鹽課,上繳國庫。

價格,數量,時間,地區全固定,按理說這買賣裡商人毫無話語權,完全變成了朝廷的工具人。但依舊有無數商人終日守在戶部門口,等著報中運貨換鹽引。

因為白鹽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最不可或缺的物資。這是絕對壟斷的買賣,也是根本不愁賣的商品,堪稱一本萬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