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反光鏡 第174章 圍堵計劃(1 / 2)

王院長讓兩架超機動攻擊飛船分彆裝載一枚核彈在空中待命,然後命令人造月亮對準預定的區域照射,接著下令讓一架超機動攻擊飛船向已經融化的區域投放一顆當量三十萬噸的戰術核彈。

一團蘑菇雲升起,天搖地動,整個大地顫抖了十幾分鐘之後才慢慢停下來。

王院長馬上命令測試人員在空中測試大坑的深度,測試結果是大坑的深度六十米、直徑二百八十米。

王院長立刻又命令人造月亮進行第二次照射,馬上又命令超機動攻擊飛船向大坑內投放第二顆當量十五萬噸的核彈。

又是一陣天搖地動。

這一次大坑的深度達到了九十五米,直徑擴達到三百一十米。

“演示成功!”

掩飾的看台上響起了一片掌聲。

大家都問王院長,為什麼之前說預計的深度是八十米左右,但實際卻達到了九十五米?王院長回到說,大概是因為珠日和這一帶的土質比較鬆軟。

可能在月球上會炸得淺一些,因為月球上的岩石比較堅硬。

上級有意讓薑嶽升準備在月球上對敵人的地下基地實戰一次,看看結果。

但是薑嶽升卻不同意,他認為,如果實驗一次之後,反叛機器人就會把基地挖得更深,把重要的設施往更深的基地遷移。

最好是全球各個國家都計劃好了統一行動,爭取一次性對敵人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上級覺得薑嶽升說得有道理,於是讓薑嶽升統一策劃下一步的行動。

薑嶽升覺得要想對敵人的地下基地進行有效的打擊,首先需要把敵人基地的情況摸清楚。

這需要動用最先進的地下探測技術,可以用量子探測技術作為主要方法,然後用地震波技術作為輔助。

量子探測技術需要將帶有特殊放射性同位素的氣體灌注到敵人的地下基地內,讓這種特殊的氣體在敵人的基地內蔓延開,然後就可以用量子探測儀對放射性同位素的蔓延範圍進行探測,就可以對敵人的地下空間的結構輪廓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但是地熱肯定有一些基地空間是密封的,氣體進不去,就徐亞用地震波測試儀進行二次補充測試,就可以把敵人地下基地的整體情況摸清楚。

薑嶽升在把需要的設備、儀器和人員準備好之後,便把所有這些設備用飛船運到了月球南極基地。

要想把放射性元素氣體注入到敵人的基地,需要戰士們和工程師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敵人基地的上方向下鑽孔,然後把放射性元素氣體灌注到敵人的基地內。

專家們和戰士們配合,用三個月的時間,終於把敵人在月球背麵的地下基地的情況摸清楚了。

目前,敵人已經在月球背麵挖掘了五千多公裡長的地下空間。主要以縱橫交錯的隧道為主,個彆需要安裝大型設備的地方才會建造大型的地下空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