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後,玄陽城街頭小巷的孩子們傳出一首童謠:“幽城武士,有勇有謀。皇天後土,以表忠心。皎皎貞素,侔夷節兮。皎皎明月,照我流芳。”
童謠雖不太順口,但是聽到的人卻感覺這是在說武士之氣節,而傳著傳著便演變成行伍之人的氣節與風骨與文臣之間一樣,皆是無可忽略的。
也不知怎麼的,童謠竟然在官營裡傳開了。
於是童謠也傳到了權貴們的耳中,甚至禦書房的皇上也聽到了。
皇上聽著這首童謠直皺眉,這是誰寫的童謠,言詞不順,立意倒是鮮明,意欲何為呢?
皇上決定微服出宮,聽一聽民間百姓的聲音,於是帶上唐公公出了宮門。
一輛普通的馬車很快出現在玄陽城街頭,兩邊還能時常聽到童謠的聲音,詞句做的不好,但是這曲調倒是費了心思的,這麼在玄陽城裡宣揚,不知是個什麼意思了。
皇帝榮晏的馬車行駛在街頭,見前頭一間鋪子門前圍著幾個小孩子在做遊戲,一邊唱一邊跳,唱的正是這首童謠,於是馬車停了下來。
榮晏步下馬車,穿著一身便服,帶著唐公公來到鋪子前,見這兒是間糖鋪,於是朝唐公公使了個眼色。
唐公公買了一包糖出來,給這些孩子一人發一塊,這些孩子這就圍了過來,便是街頭的小乞丐見了也跑過來想要吃糖了。
榮晏在石階前上坐下,問起這些孩子,童謠是從誰那兒聽來的。
小孩子們為了吃塊糖,一個個的搶著開口說話,說是從一個武士那兒聽來的,那人一入京城就死在了亂葬崗。
有孩子說那人定是守邊關的燕北軍,所以童謠唱的是燕北軍的勇士。
又有孩子說那個人的衣裳很奇怪,他說他是彆人家的忠士,希望主子能聽到他的一片忠心。
小孩子們各說各的,版本不一,但是那個傳童謠的人就死在了亂葬崗,這事兒一查就清楚了。
於是榮晏派禁衛軍去看了。
與此同時陸府裡,陸震也得知了街頭的童謠,正好問出的答案與皇上的相差無幾,這會兒陸府也派人往亂葬崗去。
陸震反複念著這幾句詞,心頭吃驚,莫非是幽州城的死士營裡給他傳消息了,人死在了亂葬崗,所以通過這歌謠來表忠心,告知結果。
要是這麼說的話,那幽州城的死士營是不是辦好了最後一樁任務,便是殺了晉王府世子榮義。
陸震一想到這個可能,整個人都激動了,一旦殺了晉王府世子,晉王府就隻剩下那個傻子了,成不了氣候。
亂葬崗裡,禁衛軍還真就看到了這麼一具屍體,約摸著死了有兩日的光景,身上的衣裳穿著平常,看不出來曆,長相也沒有特彆之處,身上更無一件飾物得以證明身份。
禁衛軍反複看過後回去報信了,而躲在暗處也同樣過來察看的陸府下人,這會兒見禁衛軍走了,他快步上前查看,沒想到看到那死人身上的衣裳就認出是幽州城死士的穿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