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甲 師叔徐庶(1 / 2)

書籍1398301 拏雲近月 4937 字 9個月前

山中無歲月,不知世上年。

感覺仿似僅僅不久前,此時世上已是曹魏太和四年、東吳黃龍二年、蜀漢建興八年。建安年號在十年前就已不再沿用。漢獻帝已經很努力了,建安年號使用了整整二十五年,但仍是沒能等到我再返世間時。

爹,你如今又何在?

彭城,郊野十裡坡道左,師父告知我今日在此等候我的師叔,他名喚徐庶。

這位師叔即便在神魔亂舞、智星將星雲集的三國時代也是璀璨一星,更像是一顆劃破黑夜長空的流星。師父說今天的初見即是我對這位師叔的拜見,亦是送彆,他要離世修仙去了。師叔是潁川人,當時我不知為何他不把人世告彆一站選在出生地家鄉。那樣我或許有足夠時間趁機在潁川尋一下爹的蹤跡,或是順道回一下汝南看看我童年的村莊有沒有在戰火後重建。

師父說我將會在未時能等到師叔,此時已未時正,他應該快出現了。下山前我剛知道,師叔曾隨大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在襄陽修習,一起修習的還有諸葛亮和龐統。水鏡先生是位大有來曆的地仙。徐庶的前世才是我的師門師叔,但得道修行人無宿世輪回迷障,我們之間是跨世亦可相認的。師叔於建安六年在新野道中投奔劉備,建安十二年因母親被曹操綁架不得不辭彆劉備救母,辭彆之際感念劉備深情厚誼,回馬折返推薦諸葛亮,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後天下起臥龍。

坡道上兩位風采翩然出塵的人出現在視線裡,我的視力已非常人可理解,隻一眼憑知覺即知兩人中誰是我師叔。我們率先對著徐庶鞠躬行道門稽首禮,口稱師叔。師叔還一禮後介紹他身邊的同伴是他的同鄉兼摯交石韜石廣元。石廣元之名我在山中亦是有聞,我對石廣元行禮稱前輩,他亦還以一禮。

徐庶道“建安,哈哈,很有趣的好名。可惜師叔此生在曹營無爭無名,此時亦欲歸山續伴三清座下修道,不然或許能引薦你與獻帝一見。”

我道“師侄謝過師叔抬愛之意。已歸三清為弟子,皇帝見與不見俱無憾。師侄道法尚微,師叔若允,願求一事。”

徐庶道“我知你所求。說起來,你我可算同病相憐,試問世上有情人誰人不念父母親恩。你知我為老母而辭彆劉皇叔,最後老母責我忠孝不懂分,最終不但沒救得老母反累老母自儘以教我。那種痛非言語可述與他人,亦不能設身處地而通。痛固痛矣,但痛過之後亦有所悟。老母生我育我已是此生大恩,我願以身用命換我母得安好,她趁我不備自儘,我無法阻攔,萬般無奈。但這何嘗不是我母用命在助我度我,經此一痛得悟一層,我母之恩更重,我欠我母更多。人生就是一場場的選擇與取舍。取一些需舍掉另一些,舍了某一些才能取得另一些。”

我道“謝師叔開釋,理我已明,但心中終究意難平。”

徐庶道“知易行難,尤其涉及人間真情之事。我們道家講的太上忘情,並不是要你做個無情無感覺知覺之輩,而是望修行修心忘俗情。普通人隻有一世記憶,轉世入輪回後已不知前世,有些人作惡太多甚至不能再轉世入輪回。不強求俗人忘俗情,但修道之人或是明悟之人當能悟得到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那隻是這一世肉體的終結,這一世的功與過都不會隨著肉體的終結而消散。生於神州大地的華夏人世世代代都有許多人能明悟這個道理,所以華夏正人貪生不怕死,但有機會想儘一切辦法逃出生天,當必須舍身救護至親至愛和族群時也能當死則死。這信念和精氣神是華夏每臨危難總能撐過去不滅種族的立身之本,也是被上天眷顧的根源所在。”

我道“何其有幸,得豁然開朗。”

徐庶道“你爹已入輪回,有緣你們還會在某一世再遇。屆時你道行高深了,自會知道更多。很多普通老百姓說不出剛才那番道理,可能聽了也不夠明白,世代都有人不明白但仍覺得值得如此這般效仿先人奉道。是優良傳統代代薪火相傳在起作用。比如清明節上墳掃墓祭祖。敏銳的人在清明祭祖之後運勢會變好,這可能是你的墓中祖上庇佑到作為子孫的你。也可能是你前世前幾世的後裔在你前世的墓前燒紙供奉,祝願你在另一邊過得安好。比如你此生姓李,張家的後輩子孫在張家老祖墓前跪拜供奉祝願,假如墓中那個張家老祖轉世成了今生的你,那麼那些供奉祝福的能量就會落到轉世後的你身上。”

我道“華夏老祖宗智慧,優良傳統代代相傳秉持之,是為福報。”

徐庶沒有說話,撫須凝眸對我一笑。

我初時有點詫異,很快覺得異樣,剛一說話“師叔,這是……”

我話還沒說完,石韜在旁邊笑著說道“還不快謝過你師叔,剛才那凝眸一笑已把心法傳予你了。”

我立即再度拜謝“多謝師叔傳法之恩。”

徐庶輕輕一托我雙臂讓我站直“心法需要心傳,如水從一心壺倒入另一心壺中。心法不落紙筆,所以即使門派秘笈被外人所得,若無心法相傳,光讀秘笈亦不能習得全法最高境。道法玄之又玄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