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一甲 嵇康(1 / 2)

書籍1398301 拏雲近月 6193 字 9個月前

又日新,日日新,我一直在講老故事,但小孩一直在新聽中成長。

我道“公元262年,我第一甲子山中修行已近尾聲,發生了一件我在下山前比較關注的事,我甚至破天荒為這山下事問過我師父,此後幾年就沒覺再有值得關注的事。”

小孩急忙問道“那是件什麼事呢?快說來聽聽。好不好玩?”

我道“不好玩,很不好玩,如果可以,希望沒有發生這件事。

這一年,司馬昭殺了嵇康。從此廣陵散絕唱世間。”

小孩問“嵇康?不是三國演義裡的人吧?怎麼沒聽說過。值得你這樣說一定是個非凡的人物吧?”

我道“屬於三國後期時代的人物,但他實際是個出塵之人卻不知為何入了世,還被迫浸染了紅塵。在爭雄天下的烽火三國裡,他既不屬於文臣也不屬於武將,所以你不知道。但的確是個非凡的人。他的才華很高還很全麵,琴棋書畫都精通,擅賦文,能譜曲。具有這樣特征的人物曆朝曆代都有,關鍵的他還很美,是個美出人們想象的美男子。美可以形容很多事物,比如風景,但用在人身上通常形容女子居多。你想一個男人的容貌被形容為美,而且清楚的描述他不是美得像個美女,這種美放在男人身上也不突兀不違和,那是令人賞心悅目細看心曠神怡的容貌。”

小孩說“你一個山上神仙中人,怎麼會這麼關注一個山下人?而且你一個大男人這麼讚賞另一個男人的美貌怪怪的。”

我哈哈一笑道“我說了我們這一脈是需要關注山下事的,在山中也能收到各種消息和畫麵,就像你看射雕英雄傳和霍元甲電視劇差不多,如果那部電視劇好看,你看著看著也會喜歡欣賞劇中人物一樣,你哪裡見過那些香港明星啊,但這不影響你喜歡欣賞他們。而且嵇康的那種美不是凡俗美,他曾不修邊幅赤腳批發行走於山中薄霧間,被砍柴樵夫遇到覺得自己見到了仙人,後來才知道那是嵇康這個人。嵇康的美是出塵之美,人間難得幾回見的,不一樣的。”

小孩說“你這麼一講我就懂了。你跟他見過吧?認識吧?”

我道“正是因為沒見過沒能認識,所以才至今思來仍有幾分感觸啊。我原以為再過幾年待到我可以下山世間行走時,可以去跟他喝酒清談一番的。不曾想我還沒下山他就已死於司馬昭之手。”

小孩問“司馬昭為什麼要殺他呢?”

我道“嵇康是一顆夜明珠,人見人愛,亂世百年長如夜,任誰見之都仿佛看到了與四周漆黑截然不同的亮光,舒適到心生親近。但嵇康隻純粹又純潔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按自己覺得舒適的方式不擾人的生活著。奈何他在竹林深處結廬不想擾人,但美麗會引人覬覦,遇到他以及知道他的人會慕名前來騷擾他。

嵇康的我行我素不為世俗拘泥,總是讓來人碰壁覺得不被尊重。你就想象吧,一個風姿綽約的男子就在一片翠色欲滴中打鐵,這畫麵簡直太違和了,但偏偏嵇康自己對打鐵愛得深沉。即便他的行為舉止與世俗格格不入到讓人奇怪,但他實在是個出塵脫俗的美男子,才華也橫溢藏不住。連公主都對他傾心不已。

娶了公主沒多久,嵇康就辭官帶著公主歸隱山林了。嵇康自己不願意做官,更不願意和權貴打交道,雖然認同世人對於錢權名利的追求,但是嵇康並不願意趟這趟渾水,這一點最後也是害慘了嵇康,導致嵇康因為一句話就丟掉了性命。”

小孩問“是什麼話讓這樣一個人間難得一見的非凡人物丟了性命?”

我道“這就跟之前提過的一個人有關了。鐘會是前宰相鐘繇之子,出生好自身也天資聰穎,在司馬昭獨攬大權時也是被司馬昭重視的心腹之一。

鐘會也仰慕嵇康前去拜訪,嵇康隻顧與友人打鐵,把位高權重的鐘會晾在一邊不予理睬。這是一種很不禮貌的做法,按古代禮儀上門是客,待客場麵話還是要有幾句過個場的。

但那些都是俗禮,嵇康是個心思簡單純淨的人,他認為鐘會既不是他邀請來的也不是朋友,不該停下他正在專注著的打鐵一事,他把打鐵這一愛好視為摯友,此時他正在待客這位摯友,不應該為了個陌生的不速之客停下與摯友的交流怠慢了摯友。

雖然覺得不請自來的鐘會有所打擾,但嵇康覺得他願意站在那裡就站著吧,不會出言趕他走,因為嵇康愛自由也尊重彆人的自由。嵇康的這種心境和處事態度在上古時代,甚至在春秋以前的時代裡,都是可以做到自適以及令人舒適的。

但在三國末期的魏晉之交,位高權重的鐘會怎理會得到嵇康那種超然的純潔,在鐘會看來嵇康這完全屬於傲公卿慢王侯的山野之狂。鐘會被晾到失去了耐心後憤然拂袖而去。

這時候嵇康就對他的生氣感到奇怪了,嵇康覺得一沒邀請他來二沒趕他走一切都是他在自便,嵇康不明白鐘會有什麼好生氣的,於是心緒簡單純直的他就開口問鐘會為什麼要來這裡現在又因為什麼而生氣離去。

鐘會恨恨地說了句,他是為了見嵇康帶著期望交友而來,來見了之後發現嵇康是個傲慢無禮之人帶著失望離去。

嵇康聽後不再說什麼,他不是個願意解釋的人。嵇康認為話到此即可各自安好互不打擾,卻不知這個大世界終究不是他的小世界,他以為的無妨卻已在鐘會心中埋下了殺心。”

小孩說“然後呢?那個鐘會回去後就這樣殺了嵇康?”

我道“你說的那叫莫須有殺人,那還要再等八百年到南宋時才發生。魏晉的漢人權貴,個人心術心胸不論,行事殺人還是要點臉的,他們受的家國教育仍然有古風教化影響,就算想殺也要找個師出有名的理由。

嵇康還是有幾個朋友的,他的赤子之心對朋友很赤誠,可以不權衡利弊得失為朋友仗義執言。”

小孩問“所以,後來是不是他朋友發生了什麼事嵇康去仗義執言了才惹的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