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著道“260年,魏文帝曹丕之孫曹芳被司馬師廢掉,身為宗室的曹髦被立為新君。
司馬家以為這是個好傀儡,誰知曹髦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
那句流傳千古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就是經他之口說出的。
有意思吧?不久後曹髦率領宮人討伐司馬昭;然而此次行動卻被司馬昭知曉,在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濟所弑,年僅20歲。
何止人生如戲,曆史也如戲,人生講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曆史也有其周期律很多雷同事件一直在不時的上演著。
曾幾何時,曹家老祖曹操挾持漢獻帝,漢獻帝也曾心有不甘割衣帶為紙咬破手指以血為墨,寫了分衣帶詔讓人帶出宮昭告天下群雄前來勤王,被曹操提前知曉殺了很多人,但一代梟雄曹操有智慧有底線,他沒有直接殺漢獻帝而是殺了漢獻帝的伏皇後警告他。
風水輪流轉,角色互換,此時輪到了曹家後代帝王被新時期的權臣如此這般殺害。不到百年,也輪到司馬家的後代帝王又被新時期的權臣生殺予奪。
常令世人感歎生生世世莫生於帝王家。然知易行難,我亦不能免俗。也曾在某一世當過一回皇帝。”
小孩說“啊?你還當過皇帝啊?快說說當皇帝什麼感覺?”
我道“那感覺就是你沒當過皇帝你不懂的感覺。”
小孩說“你這不是耍賴嗎,我一個小孩在現代怎麼可能當皇帝,就是沒當過不懂才問你這自己說當過的人嘛。”
我道“有點不想回首,等我想說的時候吧。現在你聽的故事還太少,就像果子還沒熟就太早摘下來,肯定不是最入味的時候。”
小孩說“你是修仙的人,為什麼要涉足凡塵這麼深去當皇帝啊?這個總可以現在說吧。”
我道“我們這一脈本就有一半功夫需要在世間修行,世間修行最核心最本質的就是體驗。每一世我體驗的主題都不一樣,可以多樣。我還曾化身過動物植物器物,另眼看世人和世界。”
小孩說“哇,好期待你的那些經曆故事呢。你快按你的意思接著講吧。”
我道“261年,蜀漢後主追諡趙雲為順平侯,此時趙子龍已故32年。距建安十三年(208年)秋長阪坡救阿鬥,已過53年。”
小孩說“我記得,前麵講過諸葛亮死後阿鬥遲遲不肯給他建廟。趙子龍可是在長阪坡救過阿鬥命的啊,沒有趙子龍就沒有阿鬥這一生。為什麼他要過了32年才追封趙子龍啊?”
我知道小孩家的牆上掛有一幅趙雲長阪坡救少主的畫報。
那是小孩的爸爸在小城新華書店買的,小孩的爸爸在小學畢業時的五十年代就已經看了三國演義原著,若乾三國畫報中他獨愛趙雲的忠勇。
我也知道小孩曾問過他畫中銀槍白馬的人是誰,他告訴他兒子那是三國時的大英雄趙子龍。所以小孩隻說趙子龍,不說趙雲。我又給小孩講了趙雲能在幾十萬曹軍當中救出阿鬥的背景故事。(詳見第3章)
小孩說“這些當皇帝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感覺好無情啊。你說也當過皇帝,你應該懂吧?”
我道“人心難測,帝王是人上人中的人上人,更難測。帝王者,一旦失了敬畏心,就容易無邊膨脹,當控製不住自己的心時就會表現出喜怒無常,動則殺人。除了曹操這種少數王者敢親自殺人,多數皇帝是沒膽親自去見證血淋淋的,但是上嘴唇碰碰下嘴唇就能決定無數人的生死還能眼不見心不驚,這樣的話他身邊的人就比較容易死。
很多普通的皇帝是躲在自己的世界裡,儘量減少去跟外界產生心靈連接感應,最是無情帝王家又不是說說的。
當才能誌向都不夠的時候,不躲在自己世界裡就會很心累,普通人可以逼一逼自己,都已經當上皇帝了誰還願意逼自己呢。”
小孩點點頭說“嗯,還真是沒當過皇帝真不懂呢。”
我道“我們旁觀者看著,趙雲對阿鬥那是救命之恩,趙雲自己想必也認為那是自己作為臣子應儘的本分,不敢以恩公自居,他那是對劉備儘忠,阿鬥是受益者。
在阿鬥看來,這是為人臣子應該做的,隻是趙雲做得很不錯,趙雲當時拚命救了阿鬥,繈褓裡的阿鬥何嘗不是在拚命給趙雲灌輸真氣力量救他助他得成天下大名。
阿鬥自然是對趙雲念一份恩,但沒有普通人看待救命之恩那麼大那麼重。皇帝心中不願裝太多事,直到幾十年後的某一夜某一刻心中有閒隙,醉臥美人膝也驟覺百無聊賴,手持酒壺眼望明月千裡,感覺萬般皆為過眼雲煙時,那情那景觸發了心底沉積的往昔記憶泛起,趙雲長阪坡救主兩人聯手殺出重圍逃生又曆曆在目於眼前。
那一刻他是真想念趙雲了,真情流露,於是繼續動動上下嘴唇命人追加哀榮於趙雲。吩咐完之後他就退出了那片刻的真情流露狀態,重新躲回他的逍遙小世界去了。隻留你們這些旁觀者在那或唏噓感慨或鳴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