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肅王掌兵(2 / 2)

唯獨肅王千石,牢牢戴著大明最窮親王頭銜。

肅憲王貴為藩王,卻領奉國將軍歲祿,每年區區八百石,這點歲祿還被打了折,實際才二百四十石。

這麼少的歲祿,憲王仍然給朝廷捐獻過半家產。

與貪婪成性的宗室,和吝嗇嗜財的官紳士相比,肅藩堪稱楷模。

朝廷虐我千百遍,我對朝廷依然如初見。

孫承宗道:“陛下,肅莊王驍勇善戰,在西北打出赫赫威名,然而,經過十幾代延續,肅王軍事武功大不如前,陝西行都司位置至關重要,不可掉以輕心。”

楊嗣昌亦提醒道:“朝廷需要軍馬,建議肅王重視馬政,肅王掌兵,朝廷又需支付錢財。”

朱由校意已決,執意道:“無妨,徐永壽繼續擔任甘肅鎮總兵,派黑雲龍,尤世威,楊嘉謨赴陝,協助肅王練兵,拱衛河西走廊。”

太祖分封,諸子領兵出鎮,為控要害,以分製海內,以達到屏藩王室。

肅王出鎮甘州,紮根大明西端,進開拓西域,退據守河西、屏藩關中。

洪武朝,肅王出色完成肅王賦予自己的任務,陸續擊潰西部殘元勢力,把大明影響拓展到西域及青藏高原。

可惜建文激進的削藩,打亂太祖實施的藩王禦邊策略。

靖難更徹底改變大明國策,成祖登基嘴上喊著恢複祖製,但收拾起兄弟侄子,各種手段百出。

穀王、寧王、遼王內遷,韓王、沈王改封,導致洪武朝從此奪取的長城以北領土歸於蒙古,長城成為抵禦蒙古入侵的第一道,天子守國門的神話快速崛起。

大明從開拓進取型國家,變成穩健保守型國家。

導致明軍精銳儘喪的土木堡,武宗親征的應州大捷,全在為建文,永樂縫縫補補。

建文時代,肅王內遷,直接導致大明在西北的影響化為烏有,關西七衛儘數丟失,連大片隸屬山西行都司的轄地都重新歸於蒙古。

西北明軍不得不蜷縮於河西走廊中東部的狹窄地帶。

任由蒙古騎兵如入無人之境穿越河西走廊,輕輕鬆鬆來往青海與漠南間。

後期北虜入套,成為威脅大明西部隱患,遼東左翼蒙古南遷,使明廷在遼東失去壓製建奴的力量,為建奴崛起創造大好機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