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殺使奪金(1 / 2)

皇上在朝堂之上得到傳報:派出大宛國的使者左玉良,被大宛國鬱成王截殺,並且大宛國還搶走了金子和碎金馬!

皇上聽報,滿腔怒火,幾欲衝撞而出,但他還是克製自己,不要讓憤怒影響冷靜的判斷,不怒而撚定威風,靜靜地坐在龍椅上……

丞相董鵬程捶胸頓足,說:這大宛王庭還有沒有王法,連出使的使臣都不放過!實在萬惡之極,罪不可恕!

大司馬柴光義咬牙切齒,躬身向前:陛下,臣請求領軍出戰,為我大漢使節報血海深仇!

禦史大夫段景榮惱羞成怒:這小小的大宛,竟敢如此放肆,敢挑戰我大漢虎威!漢家雄兵重甲,豈可答應!使節是皇上派出的,斬殺使節就是羞辱皇上和我大漢江山,我大漢一定要為左玉良使節複仇,不然左大人的冤魂,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呀!

出使過大宛的使節姚定漢躬身向前,說:大宛國兵力並不強大,三千精兵足以。

大司馬柴光義說:趙破奴將軍攻打樓蘭時,皇上指派七百騎兵,就馬到成功,俘獲了國王。這次是否也借鑒這樣的戰術,以快馬輕騎,一劍封喉,派精銳之部隊,直抵大宛國王庭重地,擒得大宛毋寡賊王!

皇上點點頭,說:愛卿所言極是!可喚,李廣利速來!

李廣利三步並作兩步趕來,跪在殿前。皇上說:遠在萬裡的大宛王國,竟然斬殺我大漢使節!此舉,絕對不可原諒!大宛賊寇還把大宛良馬全部藏匿在貳師城,朕就封你為貳師將軍,統領兵馬,直搗大宛王國和貳師城,一是為使節左玉良報仇雪恨!大宛國誅殺使節,侮辱我大漢之威,是自尋死路,罪不可贖!二呢,將貳師城那裡藏匿的大宛良馬儘數帶回大漢!你沒有軍功,所以難以封侯,朕今天給你派精銳快騎六千人,步兵幾萬人,前去討伐大宛國。你此次領大軍前去討滅賊人,一路之上,要多加小心,多建軍功回來!

李廣利叩頭謝恩,領旨出來,馬上就去準備!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帶領屬國的六千騎兵,以及郡國那些搖旗應召的品行惡劣的少年,幾萬人,浩浩蕩蕩起兵伐大宛!

趙始成為軍正;向導官是原浩侯王恢,為漢家軍隊帶路;李哆為校尉製軍事。

貳師將軍李廣利的部隊,按照皇上定的策略,前師輕騎快馬,出其不意間,欲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騎兵部隊一路快馬揚鞭,快速挺近。這日已經西遇鹽水,沿路遇到的那些小國家眼見到漢家軍隊,鼓震馬嘶,煙塵浩蕩,不知道漢家軍隊有多少,到底要乾什麼。驚恐之餘,皆城門緊閉,慌裡慌張地緊守自家的城堡,也不給漢軍供給糧食。

貳師將軍李廣利好話說儘,就是沒有人相信他的話,也不放漢軍一兵一卒進城,當然一粒米粟也不給漢軍。貳師將軍李廣利惱羞成怒,肚子裡也是饑腸咕嚕,咬牙下令攻城。軍隊和眾將領搖旗呐喊,也沒有多少力氣。況且心思都放在大宛國,預備著在大宛國破城之後,奪馬搶金,多砍首級建立軍功,憑軍功討得封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