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便答應了大宛首領們的要求!不派兵進大宛城,隻是讓兩名執驅馬校尉,前去挑選大宛藏在貳師城的寶馬良駒!
大宛王國百姓父老,得以免於血光之災!
貳師將軍李廣利從敦煌西進大兵時,起先考慮到馬軍步兵,人馬眾多,沿路各國供給糧食可是和大問題!為了減輕後勤部隊的負擔,於是就分為兩支隊伍,從南北兩路挺進。校尉王申生和原大鴻臚壺充國等統領一支一千多人的隊伍另到鬱成。鬱成人也是漢軍的死對頭,斬殺漢家使節左玉良的就是鬱成王。鬱成王明知漢軍不會輕饒了他,所以更加拚命堅守城堡,當然也更不會給漢軍半粒糧食。
王申生的部隊距離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大部隊有二百裡左右,他覺得大軍近在咫尺,朝發夕至,打破鬱成城池易如反掌,小菜一碟!
輕敵之下,急攻鬱成。
鬱成王窺探得知王申生的部隊隻有一千多人,於是就在第二天黎明時分,用三千人的兵力發起攻擊,斬殺了王申生等人。漢軍大敗,隻有幾個人脫險逃出,跑到貳師將軍李廣利那裡通風報信。
貳師將軍李廣利非常憤怒,即刻命令搜粟都尉上宮桀帶領一隊兵士去攻打鬱成。
搜粟都尉上宮桀戰場經驗十分豐富,這次攻擊出其不意,鬱成城門被漢兵勢如破竹的攻勢攻破。鬱成王慌亂中逃走到康居國。上宮桀如何會放過他,率兵士一路打馬緊追,也就追到康居國。
康居國人聽說漢軍已經打敗大宛王國,現在如果他們收留鬱成王,那不就等於是自找麻煩,自尋死路麼。自己和大漢無冤無仇,在這危難之際,何必為一個窮途末路的鬱成王,當此冤大頭,充當鬱成王的保護傘!思慮再三,最後還是決定把鬱成王交給搜粟都尉上宮桀。
搜粟都尉上宮桀派四名騎士,將鬱成王五花大綁捆結實,派他們押送鬱成王到貳師將軍李廣利處,由李廣利處理!四名兵士眼見這鬱成王一路緩慢而行,怕在此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橫生意外。於是商議,說:鬱成王是漢朝所痛恨的,如果把他活著送去,怕突然發生意外,貽誤大事。
大家想把鬱成王殺掉,卻沒有人敢先動手。上鄒騎士趙弟拔劍斫擊,斬了鬱成王。帶鬱成王的首級,去獻給貳師將軍李廣利。
搜粟都尉上宮桀的部隊隨後也趕上了李廣利的大部隊。
李廣利第二次出兵大宛,皇上派遣使者通告烏孫國,要其出兵與漢軍合力攻宛。烏孫派遣兩千名騎兵前往,徘徊觀望,不敢上前。
眼見漢軍大勝,破了大宛城,烏孫對漢的政策,也不再搖擺!
貳師將軍李廣利的隊伍凱旋東歸,所經過的西域諸國,聽說大宛已被攻破,紛紛安排自家子弟,跟隨漢軍去納獻貢物,謁見天子,並作為質子,以示忠誠!
這日部隊凱旋而歸,進入玉門關的有一萬多人,軍馬隻剩一千多匹。這次西征大宛,軍隊並不怎麼缺糧,戰場犧牲的士卒也不算多,但一些將吏貪財,不愛護士兵,侵吞軍餉,因此一些士卒由此而亡的戰場外死亡,為數不少!
皇上因為是遠涉萬裡征討大宛,就沒有責問他們的過失,便下詔書:
匈奴為害很久了,如今雖遠徙漠北,與旁國共謀截擊大月氏國使臣,攔殺中郎將江及原雁門太守攘。危須國以西及大宛皆合約殺期門車令、中郎將玉良及身毒國使,隔斷東西道路。貳師將軍廣利征討其罪,戰勝大宛。賴天之靈,從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積,士大夫直接穿過,獲王首級,珍怪之物都陳列於庭。封李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
封斬殺鬱成王的趙弟為新時侯;軍正趙始成功最多,為光祿大夫;上官桀敢深入,為少府;李哆有計謀,為上黨太守。軍官中被封為九卿的有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級官吏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級官吏以下的一千多人。自願參加者賞封的官爵都超過他們本人的願望,因犯罪受懲罰而去從軍的人免罪但不計功勞。士兵們所得賞賜約值四萬錢。
西征大宛,前後兩回,曆時四年方告結束。
貳師將軍李廣利雖損兵不少,但滅國輪台,痛擊大宛,使得漢朝威名,遠近傳播!特彆是西域諸國,此役以後,一邊倒地開始,親善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