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多單於得到探報,馮廣寧將軍的部隊,馬步騎五千人,前出大漠。該部前出目的地不詳,行動目的不明!
芒多單於趕快命人喚來李定,向他詢問計策。
李定仔細向探馬詢問詳情,思索再三,對芒多單於說:我覺得此次漢軍行動,並不一定是針對大王這裡!
芒多單於扭頭看著李定,問道:漢軍不是針對王庭,那麼他們的目標是哪裡呢?
李定在快速思索,把此段時日的種種情況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權衡考慮再三,說:我看呀,可以一試,便知漢軍的真實目的!
芒多單於問道:那麼依將軍之言,我們如何去試呢?
李定望著芒多單於,說:如果漢軍目標是王庭,那麼就會以他們慣用的長驅直入,馬不停蹄前出快進!我們呢,不妨退避三舍,避開漢軍鋒芒,以退為進,也可以試出漢軍的真實目的……
芒多單於在腦子裡思索著,盤算再三,點點頭,說:目前看來,這也不妨是一條好的計策!不妨就依李將軍的建議,我們,把軍隊後退,把空間讓出來,本王倒要看看漢家軍隊的真實目的!
於是匈奴部隊開始分批次,階段性撤退,始終和漢家軍隊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戰略空間讓兩支部隊隔空相對,卻並沒有實質性發生摩擦敵對。匈奴騎兵的每支部隊都沒有和漢家軍隊硬碰硬。而漢家軍隊隻是在離王庭還有幾十裡的位置,就停步不前了!
兩天後,漢軍的所有軍隊就撤退了!
李定心中竊喜,自己對這次戰場態勢預判的準確性,讓他更加相信自己的知覺!而且似乎感覺和漢軍有著某種的默契,雖然看不到,但是卻是實實在在可以感覺得到!
李定對芒多單於說:看來大王的判斷是正確的!我們先前的分析是對的!漢軍此次前出,並不是戰爭的目的!這兩廂都沒有相互的掠奪襲擾,倒不妨是一件好事情!
芒多單於也在努力設想這次漢軍前出的目的和用意,為什麼在這個時間節點,派出這麼一支部隊,轉那麼一圈,又沒有和匈奴大軍真正刀兵相見。聽了李定的建議,匈奴騎兵後退三舍,反倒大家相安無事,漢家軍隊也沒有虎視眈眈,窮追苦打匈奴大軍。這次真的有點和往常不太一樣!芒多單於點點頭……
李定戰場之上威風霸氣,放下弓刀,現在心思在漠上匈奴的發展上,也是極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漢家江山,那裡的一切,現在似乎都成了可以借鑒過來的事項。漢家的學堂教育孩童,借鑒過來就可以讓匈奴的孩子們,那些生來就沒有上過學堂的兒童,可以學習文字和知識。一個民族真正的改變其實最先發端於教育,教育是一個人打破懵懂無知幼稚的一把鑰匙!一個人可以一輩子不進學堂,可以一輩子和文字擦肩而過,可以用自己的一生的探索,得出最後的真知爍見,一定是會安排自己的子嗣,進學堂學習,去把上一代人一輩子固執的愚蠢,通過下一代嶄新的書本認知,去解疑答惑排解掉!
所以在草原上建立學堂,是當務之急!草原可以停下牧羊放牛,轉移草場,但是一定要馬上開始,讓孩子們去認識方塊字,學習文化知識是天底下最刻不容緩的事情……
和芒多單於說了自己的想法,芒多單於大喜!撥了一大批銀兩,讓李定即刻籌辦建草原學堂!讓匈奴的孩子,也開始和蝌蚪文字,兩廂熟悉,匈奴曆史有了文化加持,那麼離那個野蠻無知就會遙遠一點!漢人的發展,那個朝代都離不開文字文化,一個民族開始和文化相依為命,相輔相成,那這個民族就大有前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