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和朱雄英這祭祖,一去就是三個月,九月出去的,這是臘月才啟程回應天府。
在這段時間,忽然間有人高發李存義與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謀逆,很多人以為已經了結的胡惟庸案又起波瀾。
此前吉安侯陸仲亨也因擅乘驛車,受到老朱訓斥。而平涼侯費聚曾奉旨安撫蘇州軍民,但卻沉溺酒色、無所作為,後招降蒙古殘部,又無功而返……
這一次他們兩個算是栽了,老朱開始翻舊賬了,他們作為曾經和胡惟庸走的很近的侯爵,這個時候自然也是被誅殺了。
胡惟庸當年可能是有一些想法,但是他那麼點實力,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主要還是胡惟庸把持朝政獨斷專行,居然敢越過老朱主理朝政,這才是胡惟庸的取死之道。
而陸仲亨和費聚,他們或許和胡惟庸走的很近,大明立國後也多有不法。這些人不懂收斂,現在成為了被殺雞儆猴的存在。主要的,還是他們阻攔老朱遷都。這些淮西貴族,還是想要在離家近的地方,舍不得江南繁華。
至於李存義,他是開國功臣韓國公李善長之弟,老朱誅殺李存義一家。但是饒過了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並且訓斥了湯和。
李善長的問題很簡單,弟弟造反,這個做哥哥的自然也就不要想好過。更何況李善長其實本人有些小心眼,曾經也因為開國第一功臣而自傲。雖然被削權、但是在應天府的李善長,還是時刻想著重返朝堂。
約束不了淮西勳貴,作為淮西勳貴的領頭人,李善長這一次自然也是被敲打的。
已故的營陽侯楊璟、濟寧侯顧時等人,爵位也被削除,爵位不能世襲。
老朱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出來了。誰敢攔著他遷都,他就敢殺人。誰敢和他作對,那就要做好滿門、三族或者九族被誅的準備。
淒苦的文臣、勳貴們發現,以往還能保一保他們的皇太子還在祭祖。據說太子儀仗已經開始回返應天府了,隻是等到皇太子回來,朝堂上都要換一批人了!
朱標和朱雄英自然不急著回應天府,或者說他們是掐著點的在走,根據不斷的接到了錦衣衛的密報後決定行程。反正在大事沒有確定之前,他們就是一直走不回應天府。
殺人的事情老朱去辦,等到皇太子回到應天府,那些沒被砍頭的文武大臣可能會逃過一命。到時候朱標勸一勸,事情說不定也就這麼過去了……
老朱在朝堂上大殺特殺,浙江、江蘇等地的鹽商忽然遭了災。
常十萬的兒子茂太爺領著驕兵悍將抄家滅族,錦衣衛也趁機索拿,但凡和倭寇稍微掛上一點邊的必然嚴刑拷打......
禦史台不少人攻擊常茂,老朱則是在感慨著鹽商真的很富。雖然他那個總是要錢造炮、造船的孫子截留了一大批,但是上繳國庫的銀錢依然很多。
其實朝堂不少人也都知道,尤其是一些勳貴或者浙東文官集團。他們的‘白手套’被打擊了,他們的基本盤被動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在試著阻止遷都。
以及皇太孫手底下掌握了近半大明水師,這些被抓的鹽商等等,他們隻是讓皇太孫抓住了把柄。
皇太孫雖然地位穩固,但是皇太孫幾乎不去朝堂。殺紅眼的老朱同誌,那是勳貴、文官不敢多看的存在,還是得找皇太子。
結果呢,皇太子走到一半,在滁州停了下來。
不是去琅琊山看醉翁亭,當初老朱離開郭子興選擇單乾,帶著心腹二十四人南略定遠,滁州就是老朱的第一塊地盤,極具意義。
有些人算是看出來了,就算是所謂的儒雅大度的皇太子,帝王權術也是無比熟稔。老朱家這一家三代人,變著花樣的在撩撥這些文武勳貴。
立場不同、出發點不同,做出的選擇自然也就不同了。
朱雄英自己都覺得有了不小的變化,以前的他隻是一個普通人,頂多就是雜書看了一些,但是算得上是一個比較三觀正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