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在大朱麵前,老朱有些時候不好太過親密,到底還是抱孫不抱子。更何況老朱這樣開國之君的氣勢,一般人真的扛不住。哪怕是那些沙場大將,老朱瞪個眼也會讓他們膽寒。
老朱和大朱起衝突這樣的事情也很常見,朱雄英對此都有些習以為常了。
大朱開始繼續批閱奏章,老朱越想越氣,說道,“英兒,陪咱出去走走!”
“皇爺爺,想要偷懶就偷懶好了。”朱雄英算是有恃無恐,說道,“不過父王理政十五年了,這些事情也難不住他。皇爺爺也是該多休息,朝政之事父王去處理就好。”
對於朱雄英的這般說法,老朱是不置可否的,基本上算得上是有一定的道理。
太子臨朝理政已經十多年了,很多的事情也是得心應手的,根本沒有太大的難度。太子可以在這個時候理政,老朱自然也就可以稍微的休息休息。
哪怕老朱時工作狂、鐵人,可是年級到底也不小了,過完年就六十二了。
老朱帶著他的孫子去遛彎了,朝堂上的事情大朱去處理就好。尤其是最近這幾年,大朱做的事情可不少,也確確實實可以將自己的治國理政的理念在小範圍內付諸了實踐。
要說大朱是大明的太子沒問題,但是他的一些工作,是皇帝才有的。
老朱帶著朱雄英離開了武英殿,老朱還是有些嘀咕,“英兒,你父王就是太仁厚了。那些不法勳貴,就該治治!可是隻要咱嚴懲,你父王就勸咱,說什麼殺人太多會傷了和氣。他雖然也願興兵,隻是更喜歡德化之治。”
“我覺得這樣挺好的,皇爺爺威壓太甚,那些勳貴、百官自然不敢動。父王德化就德化,稍微的讓他們省省心。皇爺爺也是知道孫兒的性子,少不得以後也要頭疼、害怕。”朱雄英笑了起來,說道,“孫兒少不得是一手拿書,一手拿劍。”
老朱立刻樂了,笑著說道,“法骨儒皮,百家之道,咱孫兒這點好。你父王,到底還是儒家的影響多了點。咱就想著啊,他要是能用嚴刑峻法就好。”
這就讓朱雄英聽不下去了,朱雄英說道,“皇爺爺,其實不管是父王還是孫兒,以後若是登基,少不得要改一改刑罰。亂世用重典,這自然很好,隻是也不能一直都是重典。”
老朱瞪著朱雄英,隻是看著朱雄英在笑嘻嘻的樣子,老朱也就沒說什麼。
老朱可以說有些仇富,看不上一些讀書人,對於勳貴也多有打壓。但是要說對於百姓,縱觀古今,能夠和老朱相比重視百姓的皇帝,幾乎時沒有可以相提並論的。
朱雄英覺得自己的分量還是比較重的,在外人看來,他是皇太孫,自然身份貴重。可是單就在皇家來說,朱雄英現在也是老朱和大朱之間的緩衝帶,需要居中調和。
這可不是在開玩笑的事情,這樣的一個角色也時非常重要的。沒有一些能力、沒有一些地位,可沒辦法承擔起來這樣的一個重要角色。
朱雄英隻是在和老朱聊著天,而老朱彆看似乎是在抱怨大朱的一些做法。隻是這也就是在朱雄英麵前抱怨一下,這個大明最大的太子黨其實就是老朱本人。
更何況在絕大多數時候,大朱的一些表現,都讓老朱感覺到無比的驕傲。他相信大朱可以結果他的班,可以將大明的江山打理的井井有條、可以為子孫們留下紮實的家業。
小小的一點衝突等等,這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麼,老朱不會放在心上,大朱估計也不會放在心上。至於朱雄英這個小朱,估計也不會太將一些事情當回事。
但是該問的時候,那肯定還是要問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