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倏地站起身, 冷了一張臉對石大娘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大嫂, 您今日這一番指教, 我是記住了, 日後絕不會多勞大嫂半點費心。”
她覺得既然扮可憐與賣慘都再無半點作用, 便不再樂意拋費辰光在石大娘這兒了,當即起身準備告辭, 心裡在盤算著將來怎麼找回這一場。
石大娘一向是個好脾氣的, 見了她這般變臉, 也覺得駭異。當下也沒什麼好說的,隻命李家的往如英那裡去送信。如英聞訊之後, 將唯哥兒和真姐兒送了出來。唯哥兒手中抱著一架能轉的球,說是一隻做在球麵上的輿圖,是石詠親手做的。
孟氏聽說, 立即毫不猶豫地對石唯說:“唯哥兒,怎好隨意要你大哥的東西?還不快放下了向你大嫂道歉?”
如英趕緊打圓場, 說:“這是外子交代了, 他做來就是要送給唯哥兒的,所以我才交給唯哥兒帶著。”
孟氏聽說石詠竟然還想著石唯, 親自動手給石唯做一個這樣的玩意兒, 一瞬間心裡稍稍生出些感激。但眼前這隻球狀的輿圖隻是個不值錢的玩意兒,孟氏的這種感激稍縱即逝, 她立即繃緊了臉, 招呼一兒一女, 隨她離開。
如英見她一副氣咻咻的樣子,早先進椿樹胡同小院時那滿臉的戚容已經早已不見了,忍不住與婆母對望了一眼,兩人都不知該怎麼評價這位才是。
這邊孟氏便自回宅邸,急匆匆地給陝西父親那邊去信,孟逢時見信自然大怒,打算給石宏武那邊好生施壓,但是暗中請教了年羹堯的意思,年羹堯卻不願再管這等閒事了。孟逢時再想去與石宏武理論,偏巧此時羊峒番起了戰事。年羹堯不在川中,他麾下一員大將嶽鐘琪奉命領兵南下入川。石宏武便自請以守備身份隨軍前往,跟著嶽鐘琪一道上戰場去了。
這消息送至京中,年羹堯沒有任何表示,默許了石宏武的調動。但是石宏武早先那個參將的官職,兵部明明已經批了升遷令,但是卻被年羹堯按下,表明他已經徹底棄用此人了。
旁人或有惋惜,覺得這石宏武明明已經摸到了參將的邊兒,卻因家事不諧,最後成了鏡中花水中月。石詠聽了卻暗暗舒了一口氣:自家二叔擺脫了年羹堯,轉投了嶽鐘琪,看起來,這步棋好像是走對了。
隻是二叔與二嬸如今“析產彆居”,不曉得將來有沒有機會破鏡重圓。但石詠心知,世上最難得便是一個“隨心”,將來怎樣,還要當事人自己隨心如願才好。
*
轉眼便是年節。
這一年因如英身上有服,王氏與石喻又剛剛經過家事的變遷,所以石家都不願與親戚家太多走動,因此乾脆留在椿樹胡同宅子裡過年。
沛哥兒這時已經九個月,生得極其壯實,已經能各種花式爬行,由大人扶著甚至能穩穩當當地站一會兒。這孩子的性子也極好,極少哭鬨,醒著的時候總是衝人格格直笑。他一直養在石大娘和王氏院中,給兩位長輩添了不少歡笑。
安姐兒也已經有兩歲多了,已經能滿地亂跑,且能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時不時地跑到如英那裡報訊:“弟弟哭了!”“弟弟餓了!”有時會透著一副頗有責任感的樣子,趴在沛哥兒的搖籃邊,道:“弟弟,大姨家裡的人要是再欺負你,彆怕,有你姐姐在,給你做主,打抱不平!”
石詠與如英聽了這話,都有些哭笑不得。“真真充什麼荊軻聶政!”如英聽了這等孩子氣的話,無奈地評論,“咱們大姐兒的脾性是否太男孩兒氣了?”
安姐兒越是長大,這個性中的英武爽利之氣就越發明顯,很有男孩子的風範。石詠卻說不礙的,他的閨女,爽利些自然好,千萬不要軟弱受人欺負,將來長大了,隻要不莽撞任性便可。
“還有沛哥兒那裡,將來咱們要不要告訴他……大姐和大姐夫一家子的事兒?”如英有些擔心地問。
哲彥那裡對沛哥兒的態度著實有些令人寒心,沛哥兒在石家過年,哲彥這個當人親爹的,連打發人過來問一聲都沒做到。倒是聽說哲彥那邊已經大致相中了繼室的人選,等如玉的周年一過,就立即續弦。
“自然要告訴!”石詠已經將這事兒都徹底想明白了,“他將來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和自己的家事。”
“可是……”如英擔心這會傷了這孩子的心,畢竟那克母克兄的傳言擺著,連親生父親都嫌棄了他不要他,才會讓石家收養了沛哥兒。
“咱們講的時候自然會有分寸,不會傷害這孩子。再者他在咱們這兒平平安安地長大,咱們一家子都好好的,沛哥兒自然不會被那些傳言所擾。”石詠很有信心,覺得自家一定能給沛哥兒足夠的愛,彌補這孩子淒涼身世帶給他的傷害。
“對了,我已經將這兩年灌裝果酒的錢攢在了一處,是咱們專門給孩子們將來要用的錢。如今我專門做了一本賬,這賬上的錢,咱們合計合計,投些穩妥的產業,或是買些地,買些鋪子租出去什麼的,以後孩子們長大了,讀書進學,嫁娶之事,就都從這賬上走。”
前兩年果酒的生意很好,能賣得上價,但是近一年來這競爭也起來了,利潤漸漸趨薄。所以石詠打算將已經賺到手的銀子先攏作一處,另外做些風險較小的投資,以滿足以後石家後輩們成長時的需要。
關於這果酒,還有一樁格外好笑的“新聞”,石詠每每想起,也隻有哭笑不得的份兒——九阿哥手下也盯上了這果酒的生意,而且人家相中的是日後大有作為的水果品種:葡萄。再加上十四阿哥經營西北,他的手下在甘肅青海發現了不錯的葡萄種,且當地已經有多年的釀酒史,雖然產品依舊以甜酒為主,但需要將釀酒工藝稍稍改進,便能生產出與後世乾紅乾白相媲美的葡萄名酒。
於是九阿哥就命人將那邊已經長了多年的葡萄挖了,送回京郊他自己的園中移植。
石詠聽說這消息,險些絕倒: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是兩千年前春秋時人便知道的事,怎麼到了如今還有人會出此下策。他無奈之下,隻得托與九阿哥走得近的人遞話,婉轉說了這觀點。石詠說這話,九阿哥才不會聽,但是多少留了個心眼兒,命人先行移植了一頃地,看看效果如何。
京郊當地便有積年的老農告訴九阿哥的人,說是這遠道移植過來的葡萄種,至少要休養十年,才能完全適應此地的氣候和水土,才能產出適合釀酒的葡萄。
九阿哥聽說了這個,立即嫌棄了這個商業計劃:十年太久,他可是個隻爭朝夕的人。於是九阿哥立即放棄了移植葡萄的安排,轉請十四阿哥幫忙,就在葡萄出產的當地直接采收葡萄,就地擠出葡萄原漿,盛入木桶釀造,等到釀成了之後再送入京中,灌裝成玻璃瓶裝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