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旗魚(2 / 2)

“當然,這是711所反複數千次試驗後確定的數據,實際上他們甚至做過2000米高空的投雷試驗,5次投下後有4次魚雷都能夠正常啟動。”程知禮驕傲地回答道。

“抱歉,我聽到這麼漂亮的數據後過於激動了。”李明鍇為自己貿然的質疑解釋了一下,根據他前世的知識,航空魚雷的不靠譜是美國海軍在二戰初期戰寥寥的原因之一,現在如果帝國海航有了這麼一款先進的航空魚雷,自然是如虎添翼了。

在做完了介紹後,就是實彈測試了。幾人登上設在湖邊的觀察平台,而在湖中心,一艘駁船已經停泊在那裡了。幾分鐘後,一陣發動機的嗡嗡聲從空中傳來,李明鍇拿起望遠鏡循聲望去,是四架海軍標準塗裝的ST-2“蒼鷺”式魚雷攻擊機,仔細辨認下,可以看到“蒼鷺”的機腹下,以半埋方式懸掛著一枚銀色的雪茄型物體,正是這次需要試驗的Y14型“旗魚”航空魚雷。

隻見四架“蒼鷺”在駁船的上空盤旋了幾圈之後,其中率先離隊,向駁船的側舷飛去,不同於李明鍇之前在“神農”號訓練時見到低空低速投雷的方式,這架“蒼鷺”以30度的小角度向靶船俯衝,並在500米左右的高度投下了魚雷。李明鍇看了一眼水花的位置,入水點離靶船大約4公裡。

在入水點的300多米的地方,湖麵上出現了一道白色的航跡,航跡朝著靶船的方向慢慢延伸,差不多4分鐘後,靶船微微一震,冒出了一道紅煙。而在靶船側舷的水下,一團綠色的染料慢擴散開來。這是一發試驗雷,並沒有安裝炸藥,而是換成了顏料彈頭。

後續的三架“蒼鷺”也在不同高度不同距離依次以同樣的方式投下了魚雷,靶船周圍的水麵隨著三次命中,變得了五顏六色。“都是礦物染料,不會汙染水質。”程知禮看出了李明鍇的疑惑,在一旁解釋道。

“嗯,新魚雷看起來很不錯。”李明鍇點點頭。新魚雷配合新的小角度俯衝高速投雷方式的確大大提高了魚雷攻擊機在攻擊時的生存能力。

第二天,李明鍇又觀摩了Y14魚雷的水槽試驗。魚雷將在一個長500米的水槽內被啟動,這也是這款魚雷的最小射程,然後通過自航的方式加速到最大速度並最終命中水槽另一側的靶板。這個試驗主要是檢測魚雷的威力,所以試驗魚雷裝載的是真正的戰雷頭。試驗用的水槽其實是在湖邊直接用堤壩圍起來的一段湖麵,為了保密需要,上麵有大棚覆蓋著。

“轟”的一聲,戰雷頭爆炸的聲音在大棚中回蕩。一塊250mm的裝甲板被吊機慢慢從水下提升出水麵,上麵被撕開了一個3米左右的大口子。麵對試驗結果,試驗現場的幾人相視一笑,這個威力肯定是達到設計標準了,實際上,如果是在實戰中,考慮到水壓的因素,作戰效果可能更好。

“單從今天的試驗結果看,效果非常好。”李明鍇滿意地對程知禮說道,“不過依照慣例,我需要提取幾片靶板的樣品提交分析,作為對測試數據認定的依據。”

“沒問題。我這就幫您安排。”程知禮點頭道,隨即安排了幾個工作人員拿上工具陪同李明鍇一起去提取靶板碎片。

“最後的定型試驗將會安排在三天後,到時候帝國海軍後勤司令部和裝備部都會安排人員過來,到時候還得麻煩您再跑一趟。”程知禮對著吉普車上的李明鍇說道。

“當然,沒問題,這本來就是我工作。”李明鍇微笑著和程知禮告彆。

三天後,Y14型“旗魚”航空魚雷順利通過了定型試驗,帝國海軍航空兵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把利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