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陽城條約》的失效,各國都迎來了一輪轟轟烈烈的造艦和換裝潮。白鷹海軍正式公布了新一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皇家海軍也開工了新一代“獅”級戰列艦,甚至連鐵血這樣的二流海軍,也準備開始建造排水量4萬噸,裝備381mm主炮的戰列艦,而各種超出條約限製的萬噸以上的重巡更是比比皆是,白鷹甚至開建了排水量超過10000萬“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
在這種背景下,東煌帝國自然是不甘人後,不但宣布了新一代排水量超過5萬噸,裝備4座3聯裝420mm炮的“五嶽”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同時提出了排水量6萬噸,裝備3座3聯裝457mm炮的所謂“超級戰列艦”方案。
同時,為了替換過時的戰列巡洋艦,帝國海軍還公布了新一代的“名將”級大型巡洋艦的建造計劃。這是一種排水量25000噸的新類彆艦艇,計劃裝備3座3聯裝305mm主炮,其任務是與敵方巡洋艦(特彆是敵重巡洋艦)作戰,以支援我方輕火力編隊的行動,支援邊遠地區輕火力編隊的行動;獨立破壞敵海上交通線等,用於替代以前戰列巡洋艦的“巡洋艦殺手”的角色。
計劃一出,各國紛紛爭相效仿,白鷹馬上對標“名將”級,拿出了“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方案,巨熊也提出了“喀琅施塔德”(69號工程)計劃,鐵血國更是覺得這個設計非常符合他們的需求,直接開工建造了兩艘裝備3座3聯裝280mm炮的“沙恩霍斯特”級,而一直以鐵血國為競爭目標的雄雞則針鋒相對地開始了裝備2座4聯裝330mm主炮的“敦刻爾克”戰列巡洋艦的建造。總之,整個海軍界亂成了一鍋粥。
“這東西有什麼用?”於海波生氣地把手中的報紙扔在了桌麵上,“大型巡洋艦,還有超級戰列艦,都什麼時代了,還在搞這種東西?”在他看來,除了航母和輔助艦船之外,所有排水量超過15000噸的作戰艦艇都是在浪費資源。
李明鍇微笑了一下,卻沒有解釋,因為“名將”級大型巡洋艦本來就是他提出來的“嗩呐”計劃的一部分。這是一個為了誤導對手海軍發展方向的一攬子計劃,在帝國海軍對外宣布發展計劃中,將繼續“大炮巨艦”的方向,以更大更強的戰列艦維持帝國的海上霸權。而航母,在“八公山”計劃中,將仍然隻會是一個打下手的角色,主要為艦隊提供防空和偵察工作。為此,甚至還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帝國海軍宣傳部二局的機構,專門負責在內外媒體上宣傳和鼓吹“大炮巨艦”,順便拿出一些所謂的“航空戰列艦”這樣的奇葩設計。總之,就是把對手海軍的發展規劃搞得越亂越好,讓他們把有限的經費浪費到類似“超級戰列艦”這樣的白象項目中去,為帝國海軍的發展贏得足夠的時間。
所以,這些造艦計劃中,隻4艘“五嶽”級會真的進行建造,但是實際排水量隻會是和白鷹“衣阿華”級相當的45000噸,裝備也僅是4座3聯裝406mm炮而已。
而“名將”級大型巡洋艦就更是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東西,他的定位根本不是所謂的“巡洋艦殺手”,隻要稍微看過圖紙的人就會發現,8座雙聯裝120mm高射炮和幾十門新式的中小口徑高炮都暴露了他作為新銳防空艦的屬性,而更深層次的東西則藏在了艦橋內部,不同於後改裝的“黃河”號,“名將”級是帝國海軍第一級專門設計和建造的艦隊旗艦,其司令塔的防護是按照戰列艦的規格設計,同時還規劃了專門的艦隊作戰指揮中心,並搭載了大量的通信天線,並在桅杆上為安裝大型搜索雷達預留了空間。而為了保障艦隊司令部人員的安全及居住需求,“名將”級的生存性和居住性方麵的投入也是超越同級彆戰艦的存在。為了抵消這些設施的占用的噸位,對外公布的305mm主炮實際將被替換為254mm主炮,當然,這個火力仍然足夠碾壓一眾重巡。
而隱藏在這些新銳的戰列艦背後的,則是兩艘“天帝”級航母低調服役的消息,而新一代的“皇帝”級航母的設計工作也進入了尾聲。
另外,海軍航空兵期待已久的SF-4“海鷹”式艦載戰鬥機和SB-3“鰹鳥”式俯衝轟炸機也終於完成試飛正式列裝。而新一代的大馬力發動機和新式戰機的研製工作也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