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帝王之術(1 / 2)

大唐天劫 賣擼的橘貓 4837 字 9個月前

話說李隆基登基之後,立誌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實行了一係列改革政策,時稱‘開元之治’。

如:精簡官僚機構,重視人才選任,進行兵製改革,改善民族關係,大力提倡經商,等等。

這十幾年來,大唐帝國在李隆基精明領導下,經濟蓬勃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兵精馬壯,國富民強,百夷臣服,萬國來朝,已然進入鼎盛時期。

於是,右丞相張說等人上書,建議皇帝去泰山封禪,勉勵自我,告慰天下。

李隆基不禁怦然心動,隻是不知百官意見如何,便道:“封禪之事,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

對於封禪,文武百官意見參半。

那些反對者認為,天子功績不足,封禪勞民傷財,國家新定,時機未到。

畢竟,封禪不是小事,曆來隻有開創了豐功偉績的帝王,才有資格去泰山封禪,比如秦始皇、漢武帝。

否則會讓後人貽笑大方,甚至還會受到天罰,給國家帶來厄難。

李隆基見反對者不在少數,就連前相宋璟也極力勸阻,隻得暫且放下此事,心裡悶悶不樂。

恰逢後宮有人揭發:“王皇後采用霹靂木求子,刻上陛下名諱和生辰八字,請和尚設壇祭拜,這是巫蠱之術,對陛下十分不利。”

李隆基原本不信,親自追查一番,果然在東宮搜出一截霹靂木,還有一個小布偶,宮女也證實了此事。

天子勃然大怒,當即將王皇後廢為庶人,打入冷宮,永不相見,並且下令徹查此事。

據涉事的明悟和尚說,他是受國舅王守一委托,設壇祭拜南鬥和北鬥,並不知曉其中內情。

然後,國舅王守一被查抄家產,全家流放嶺南,又有人告他貪汙腐敗,且有謀反之嫌,故下令賜死。

此事在朝堂上鬨得沸沸揚揚,皇後乃是一國之母,不可輕易廢立。

況且,王皇後素來賢德,無有半點過失,豈會做出這種糊塗事情?

可想而知,一定是有人誣陷皇後,圖謀東宮之位。

文武百官得到消息後,在朝堂上吵吵嚷嚷,有不少人為王皇後鳴冤平反。

然而,李隆基從小經曆過很多事情,祖母篡位,誅滅皇族,韋後乾政,毒殺中宗,殤帝被逐,太平公主謀反……

他見識過也參與過許多宮廷血腥場麵,平生最恨後宮作亂,外戚乾政,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

天子心意已決,堅持下旨廢後。

聖旨曰:“皇後王氏,天命不祐,華而不實。造起獄訟,朋扇朝廷,有不軌之心,有可諱之惡。焉得敬承宗廟,母儀天下?可廢為庶人,彆院安置。”

當時,滿朝文武震驚不已,幾位老臣冒死直諫。

可是,一律皆被皇帝駁回,氣得老臣們紛紛告老還鄉,預言大唐又要禍起後宮。

而且,太原王氏對此事感到極度不滿,當朝進士王諲即作《翠羽帳賦》,為王皇後鳴不平,諷喻勸告皇帝。

李隆基固執己見,有意打壓那些豪門貴族,想要打破世家抱團的不利局麵。

因為世家大族的勢力實在太大了,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每一任皇帝坐穩之後,都想解決這個難題。

所以,無論正確與否,既然聖旨已下,若再收回成命,豈不有如兒戲。

到那時,天子威信掃地,往後如何施政?

帝王之術,言出法隨。

權力之爭,此消彼長。

李隆基心知肚明,當然不能示弱,為了避開朝中那些老頑固,隻好下旨移駕東都洛陽辦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