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後宮風暴(2 / 2)

大唐天劫 賣擼的橘貓 5197 字 9個月前

王皇後幽禁冷宮時,董貴妃、武賢妃、錢德妃、林昭儀、鐘美人等,全部都動過手,有人在旁邊親眼看見。

楊淑妃、杜美人、閻才人等也進過冷宮,因為支開了侍女隨從,不知期間發生了什麼情況。

當然,也有不少嬪妃去看望王皇後,她們隻是感懷昔日之恩德,前去安慰報答一番,無有半點過分舉動。

玉真公主查明真相,心裡憤怒萬分,將調查結果如實稟報皇兄。

李隆基雷霆震怒,痛斥道:“朕沒想到,那些後宮妃嬪,竟然如此殘忍,將王皇後虐待致死,真是一群蛇蠍美人,豈能留在身邊繼續作惡?”

玉真公主道:“皇兄,後宮生事,貽害無窮,乃國家禍亂之根源,母後當年也是亡於宮鬥,必須嚴懲,以儆效尤。”

皇帝深以為然,即下密詔,將涉事妃嬪宮女全部賜死,嚴禁宣揚此事。

不僅如此,還有不少無辜嬪妃,因為瀆職受到牽連,無人能夠獨善其身,掀起後宮一陣大風暴。

楊淑妃管理不善,感到非常內疚自責,甘願出家修道,替陛下祈福,為自己贖罪。

皇帝許之,賜名真一。

這一場後宮風波,有十幾位嬪妃受到懲罰,輕則打入冷宮,重則毒酒賜死,還有不少六局女官玩忽職守,也被執行刑罰,全部降職處理,那些知情不報的宮女太監也被處死了……

李隆基嚴厲整頓後宮,做出一係列改革措施。

將皇後之下原有四妃:董貴妃、武賢妃、錢德妃、楊淑妃。

改為三妃:武惠妃、趙麗妃、劉華妃。

將原來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改為六儀:皇甫德儀、郭順儀、武賢儀、董芳儀、郭婉儀、韋淑儀。

而楊貴嬪本身特殊封號,與妃待遇相當,這次沒有改變。

李隆基後宮嬪妃當中,武氏有三姐妹,按進宮次序分彆為:武賢妃、武惠妃(原是武婕妤)、武賢儀。

因為本是表兄妹關係,所以對武氏姊妹有特殊照顧,而武賢儀剛進宮不久,沒有參與這場後宮風波,有人稱之為小武妃。

由於武賢妃是致死王皇後的罪魁禍首,故而賜死了她,將她除掉名籍,把她生的孩子轉到堂妹武惠妃名下。

雖然武惠妃也有一些嫌疑,可是沒有什麼證據,皇帝對她寵愛有加,隻訓斥了幾句,讓她麵壁思過。

玉真公主不滿道:“皇兄,據我所查,王皇後應該是被武賢妃誣陷,導致身敗名裂,慘死於冷宮,武惠妃也有很大嫌疑,不能輕饒於她。”

李隆基道:“玉真,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朕為天下表率,要依法治國,按規矩辦事,無有確著證據之前,不可輕下結論,免得冤枉好人。”

玉真公主道:“皇嫂遭人陷害,死於非命,始作俑者不除,何以平怨?”

李隆基道:“皇妹,非朕徇情偏袒,若你拿出證據,朕當秉公處理,如今主犯武賢妃已死,武惠妃有孕在身,何必糾纏不休,驚嚇腹中皇兒?”

“皇兄……”

“好啦好啦!朕知你一片善心,為王皇後鳴不平,吾亦悔不當初,奈何事已至此,隻能儘量彌補她。”

李隆基想起王氏,感念昔日功勞情分,不禁黯然神傷。

遂下旨將王皇後以一品夫人之儀葬,遷葬於長安皇陵。

並且,提拔任用太原王氏子弟,封王忠嗣為千牛備身,封王維為兗州果毅都尉,授王昌齡為秘書省校書郎,授王毛仲為龍武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誥命王蓉為一品楚國夫人。

李隆基整頓了後宮,又開始整頓朝堂,清除了一批違法犯罪、貪汙受賄的朝中大臣。

一時間,朝廷中風聲鶴唳,有不少蛀蟲被清洗掉了。

後來,禦史大夫崔隱甫與禦史中丞宇文融、李林甫一起上書,彈劾張說徇私舞弊、收受賄賂。

皇帝下令刑部、大理寺、禦史台進行三堂會審,結果證據確著,遂罷免中書令右丞相張說。

李隆基鐵麵無私,肅清朝堂,招賢納士,打造太平盛世,成就千古一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