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白龍消災(1 / 2)

大唐天劫 賣擼的橘貓 6850 字 9個月前

開元十四年,是個多事之秋。

邕州叛軍作亂,攻陷十餘座州縣,戰火蔓延,生靈塗炭。

朝廷議立皇後之際,一句流言蜚語,害死了岐王李範,氣死了趙麗妃。

地聚冤魂,天降災難。

這一日,東都洛陽狂風大作,拔樹倒屋,雷霆咆哮,擊毀宮殿,黑雲壓頂,暴雨傾盆,宛如末日來臨,令人心驚膽顫。

這場暴風雨來得太突然了,也來得太猛烈了,狂風暴雨持續了幾天幾夜,吹倒了許多房屋,砸死了不少百姓,城中積水,泛濫成災,瀍水暴漲入漕,船隻漂流沉沒,溺者不計其數。

不僅如此,全國各地都發生了惡劣天氣,五州出現蝗災,十州牲畜大疫,十五州出現旱災,五十州出現水災,洪水衝壞廬舍,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各處都需要賑災,百官東奔西走,忙得焦頭爛額,經濟財產損失慘重。

李隆基心情特彆鬱悶,朕兢兢業業治理國家,無有重大過失,為何天災人禍不斷?

於是,皇帝齋戒三日,祈禱上蒼息怒。

隨後,命中外群官上奏,指出時政得失,直言不諱,無需隱瞞。又令群臣遍禱山澤之間,祭祀神靈,無有感應。

李隆基嘗試了各種方法,依然沒有什麼改變,憂心忡忡,一籌莫展。

後來,在玉真公主建議下,派人前往天台山玉霄峰,請出道教天師司馬承禎,向他請教禍福之理。

不一日,司馬承禎乘鶴而至,銀發羽衣,仙風道骨,手裡拿著一根拂塵,不食人間煙火,宛如神仙中人。

李隆基喜出望外,親自迎入仙居殿,以最高禮節相待,顯得格外恭敬。

司馬承禎是隱士高人,道號白雲子,在道教地位崇高,五朝天子對他禮遇有加,武則天曾經多次征召,可是他並未理會。

畢竟,武則天抑道尊佛,自然得罪了道門中人,許多道士遠遁山林,不入武周宮廷。

直到唐睿宗上台之後,又開始尊崇道教,情況才有所改善。

李隆基登基之前,曾經發動了幾次政變,其中都有道教高人出手相助,除魔衛道,功不可沒,所以他非常尊敬道士。

幾年前,司馬承禎應召入宮,給大唐天子授予法篆,李隆基成為道士皇帝,兩人變成了師兄弟,私底下以平輩相稱。

李隆基見到師兄,自是激動不已,虛心請教道:“道兄,國家災難頻發,不知是何緣故?”

司馬承禎道:“師弟,有人才有家,有家方有國,世間萬物皆要遵循自然法則,世人有惡,累及家人,天子不仁,殃及國家,善惡存於一念之間,天道規則無處不在。”

李隆基似有所悟,苦笑道:“壞人好當,好人難做,想做個好皇帝更是難上加難,如今天下旱澇四起,不知是哪位神靈降罰於我?”

“嗬嗬!天機不可泄露。”

司馬承禎微微一笑,捋須說道:“國家就像自身一樣,陛下應當自我體會,順應天道規則,便是治國宗旨。”

李隆基頷首低眉,又問道:“敢問道兄,旱澇之災由何神主宰?

司馬承禎道:“三山五嶽,風雲聚變,皆能生出雲雨,靈山勝境之中,多有神仙隱修,亦可行雲布雨,故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李隆基鬱悶道:“如此說來,不知是哪路神仙降下厄難?”

司馬承禎道:“不可說!不可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皆有因果關係。”

李隆基沉吟片刻,無奈道:“既然如此,朕於三山五嶽之上,建立各路神仙廟宇,命人一一祭拜,以求化解災難。”

司馬承禎點頭微笑,豎掌執禮道:“福生無量天尊!”

皇帝詔令各地官府,在三山五嶽之上,靈山聖境之中,修建各種仙官廟宇,讓各地官員誠心供奉祭拜。

然而,山頂修廟難度極高,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李隆基憂慮道:“眼下天災無情,殃及無辜百姓,此事迫在眉睫,必須另想辦法,還望道兄不吝賜教。”

司馬承禎建議道:“陛下勿憂,可在洛陽皇宮裡麵,建造一座龍神祭壇,召請畫師吳道子,於五壁各畫一龍,名曰‘五龍壇’,吾再開壇作法,祈求化解此難。”

“好!朕即刻照辦。”

李隆基欣然答應,又道:“吳道子之名,朕仰慕已久,隻是不知他身在何處,如何召他入宮作畫。”

司馬承禎道:“陛下放心,吾以靈符傳信於他,很快就到了。”

吳道子,法號道玄,乃當世最負盛名的傳奇畫家,擅於壁畫創作,窮儘丹青之妙,素有畫聖之稱。

不消多時,上陽宮裡麵已經建好一座五龍壇,高有九尺,寬長六丈,五麵牆壁,八卦台麵,中心還有一個陰陽化龍池。

“陛下,吳道子應召來也。”

一個中年道士飄然而至,相貌清奇,形容灑脫,腰上掛著一個酒葫蘆。

李隆基高興道:“道玄師兄,久仰大名,今日方得一睹風采,請畫五龍,有何要求?”

吳道子笑道:“嗬嗬!貧道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隻需陛下賞賜幾壇美酒,五龍一揮而就,酒好龍也奇妙。”

李隆基毫不猶豫道:“來人,將百靈禦酒搬來,賜予畫聖道兄。”

百靈禦酒,又叫醉生夢死,是用一百種靈藥精心釀造而成,香醇濃厚,大補特補,製作工藝相當複雜,有些靈藥非常難尋,喝醉了之後,可能會進入奇妙夢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