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裡,皇帝自己都舍不得多喝,這回為了化解災難,真是忍痛割愛了。
吳道子痛飲一番,直呼過癮,隨即拿出一支流光溢彩的神筆,來到一麵牆壁,打算先畫白龍。
隻見他似醉非醉,揮毫潑墨,下筆有如神助。
片刻之間,白龍雛形出現,形狀蜿蜒起伏,張牙舞爪,如欲振躍。
隨著繪畫過半,隱有風雷之聲,白霧彌漫開來,鱗甲濕潤光滑,似有龍吟環繞。
皇帝與從官護衛站在旁邊觀看,無不駭然失色,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居然把一條白龍畫活了,真是神乎其神!
不知不覺中,吳道子已經畫好了一條白龍,長達五丈,栩栩如生,仿佛要騰空而起。
最後一步,畫龍點睛。
吳道子又喝了半壇酒,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手中神筆卻是光芒大作,突然疾點兩下,白龍點睛告成,他也醉倒在地上了。
下一刻,一雙龍眼射出兩束神光,一條白龍飛騰而出,躍入化龍池中,波濤洶湧,電閃雷鳴,一團濃濃的白霧裡麵,傳出陣陣龍吟之聲。
周圍數百名觀眾,感到震驚不已。
隻有司馬承禎含笑點頭,看出了個中玄機。
白龍應時而生,化為一條真龍,自波濤中飛騰起來,快速升至天空中,轉眼間消失不見。
李隆基驚歎道:“畫龍點睛,白龍飛升,道玄真乃神人也!”
吳道子翻了個身,醉笑道:“陛下,白龍顯靈,自有天意,並非貧道之功,心誠則靈,心善則行,真龍天子賦予靈魂,白龍才會化形,替陛下達成心願。”
李隆基正色道:“若是如此,朕祈願一切災難消除,還天下蒼生一個太平盛世。”
一日之間,吳道子畫好了五條長龍,分彆為白龍、青龍、紫龍、紅龍、黑龍,五龍形態各異,麟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真可謂是生龍活現,成為神都一大奇跡。
司馬承禎開壇作法,腳踏五行八卦,口中念念有詞,仿佛與白龍產生共靈。
白龍騰雲駕霧,遊遍全國各地,所到之處,災難全部消停,旱地大雨急下,澇地雨停水消,蝗蟲瘟疫無影無蹤。
黎民百姓歡欣鼓舞,紛紛修建白龍神廟,上供祭品,焚香叩拜。
幾日之後,洛陽天空中懸掛一條七彩長虹,祥瑞之兆再次出現。
李隆基喜不自禁,重賞司馬承禎和吳道子,賜予瑤琴仙衣,愈發尊崇道教。
“陛下,貧道要向你告辭了。”
司馬承禎完成了使命,當即向陛下辭行。
李隆基不舍道:“道兄下山不久,何不多留幾日,讓吾略儘地主之誼?”
司馬承禎道:“修行之人,不戀紅塵,遊曆仙山聖境,以求得道飛升,才是道者真諦。”
李隆基問道:“道兄意欲何往?”
司馬承禎道:“貧道收到邀請,想要去蓬萊仙島走一趟,尋找個人機緣。”
李隆基驚訝道:“蓬萊仙島?朕向往已久,可否帶我同去一觀?”
司馬承禎笑道:“陛下,人各有命,不可強求,蓬萊有弱水三萬裡,設有仙家禁製,尋常人見不到,也去不得。”
李隆基心馳神往,感慨道:“今日一彆,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司馬承禎道:“有緣自會相見,陛下若是有難,自有貴人相助。”
李隆基苦留不住,隻好親自送行。
司馬承禎臨行之前,最後告誡道:“陛下是天孤星主,一生多災多難,嘗儘生離死彆,看儘人生百態,其實這也是一種磨練修行,陛下當保持聖明之心,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有朝一日,天煞明王出現,或許會改變一切。”
李隆基納悶不解道:“天煞明王?是什麼人?”
司馬承禎道:“嗬嗬!他是天外來客,一個天孤星,一個天煞星,你們是一對最佳搭檔啊……”
話音未落,人已遠去。
天孤星?天煞星?
李隆基呆立當場,一時啼笑皆非。
朕為天下之主,妻妾成群,兒女滿堂,豈是天孤星?
忽然想起父母、兄弟、王皇後、董貴妃、武賢妃、錢德妃、趙麗妃……
一個接一個離他而去,不知下一個又會是誰呢?
李隆基心情低落,望著洛陽皇宮,忽然有種陰森森的感覺。
也許!吾真是天孤星吧!
開元十五年,皇帝突然下詔,返回西都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