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李瑛走到白袍老者麵前,恭敬行禮道:“請白長老助我,日後必有厚報。”
“嗬嗬!你想好了嗎?”
白袍老者身材高大,頭上戴著兜帽,白須白發,紅瞳鷹鼻,渾身散發著淡淡的光輝,充滿了神秘氣息。
他也是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是中原地區摩尼教的領袖人物,名為慕多旦,世稱白長老。
摩尼教,俗稱明教。
近年來,明教在中原地區快速興起,教眾信徒成千上萬,其中有平民百姓,也有豪門貴族子弟,甚至不乏官吏將士,儼然成為一大宗教,名望直追佛教和道教。
唐朝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對於國內外各界人士,秉持友好包容的態度,隨著國家繁榮昌盛,周邊國家紛紛臣服,時常給天朝上貢,順便來學習取經。
現如今,大唐帝國,名揚世界。
官方和民間對外貿易交流活動十分頻繁,路上行人絡繹不絕,不僅將中原文化傳播於周邊國家,也有許多外來的新奇事物傳入中國,為唐朝社會增添了絢麗多姿的色彩。
開元盛世,繁華似錦,長安城已然成為世界中心,各色人等,三教九流,無奇不有,氣象萬千,創造了無數奇跡。
其中還有不少外來宗教文化,如拜火教、摩尼教、襖教、景教、伊斯蘭教等,不勝枚舉。
再加上原有的道教、佛教、巫教、白蓮教等,可謂是百家爭鳴。
相對來說,明教和景教是最大的兩個外來宗教,景教走上流路線,信徒多是達官貴人。而明教沒有身份限製,光明教義深入人心,所以信徒特彆多。
朝廷對外來宗教文化保持警惕態度,原則上是要杜絕騙人錢財、歪風邪氣、或者與官府作對的邪教組織。
通常會讓那些外來宗教翻譯本教宗旨、以及教義教規等,再讓官員審查內容,給宗教定義性質,最後決定去留問題。
即便佛教密宗傳入中原,也要奉詔翻譯經文,如《大日經》、《金剛頂經》、《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蘇婆呼童子經》等。
這些佛教密宗經書,皆是近年翻譯出來的,交給朝廷官員檢查。
由於摩尼教發展迅速,兩京都有許多信徒,引起大唐官方注意。
皇帝詔令摩尼教白長老來集賢書院,譯出《摩尼光明教法儀略》,主要是介紹該教的創教宗旨、經典、教儀和教規等,並非一日可成。
皇太子李瑛偶爾也會來集賢書院學習,曾經見過白長老一次,覺得這名老者神秘莫測,必定是一位奇人異士。
初次見麵,雙方有過一番簡單交流,更加證實了太子的猜想,因為白長老預測到他今日會來,還說他們必然會成為合作對象。
可想而知,明教想要在中原發展壯大,離不開朝廷的支持。
毫無疑問的是,李唐皇族視道教為尊,其次才是佛教,至於其他宗教,不可相提並論。
明教是新興起來的外來宗教,想要超過佛教、甚至道教的地位,顯然是非常困難,除非有皇帝鼎力支持。
白長老心知肚明,現任皇帝李隆基絕無可能,那麼皇太子李瑛便是最佳人選。
在集賢書院裡麵,一老一少密謀許久,最後達成合作共識。
太子李瑛滿意離去,眼眸裡透露出興奮與期待。
白眉長老嘴角上揚,掛著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
這些年來,佛教一直在暗地裡打壓明教,擔心明教取代了佛教的地位,眼下時機成熟,是該跟他們鬥一鬥了。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這一日,武惠妃抱著剛入睡的小女兒,想著該如何對付皇太子李瑛。上次打草驚蛇,李瑛謹慎了許多,現在很難抓住他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