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舍身取義(1 / 2)

大唐天劫 賣擼的橘貓 4051 字 9個月前

數萬叛軍兵臨城下,與皇宮守衛緊張對峙,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麵對皇帝質問,軍方統帥王毛仲挺身而出,當眾斥責天子無情無義,要為冤死的王皇後討回公道。

此刻,所有人都望著城樓上的皇帝,想要一個說法。

李隆基傷感道:“朕一時失察,讓王皇後蒙冤至死。事後發現不對勁,故而嚴厲整頓後宮,嚴肅處理涉事人員,並且提拔王氏子弟,寡人縱有大錯,已經幡然醒悟,儘量彌補過失,爾等何必如此糾結?”

王毛仲不為所動,直言不諱地說道:“陛下,以前你是一位明君,現在你變糊塗了。因為身邊儘是奸佞小人,他們在背後搬弄是非,將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君臣離心離德,百姓民不聊生,邊疆戰火四起,再這樣下去就要變天了。”

這番話,是他的肺腑之言,使人震耳發聵,現場很多人深有同感。

畢竟,國家進入多事之秋,很多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大家有目共睹。

是非對錯,自在人心。

王毛仲文韜武略,奉公正直,且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不願看到皇帝繼續沉淪下去,隻得破釜沉舟,做出無奈之舉。

他起兵逼宮,並非想篡位,隻是宦官當道,禍國殃民,為了身家性命著想,為了國家安危著想,不得已而為之。

這是舍身取義,不成功,便成仁。

李隆基沉思片刻,點頭認同道:“王將軍,你說的話不無道理,如今國家動蕩不安,已然進入非常時期,朕會銘記於心,必將自我反省,日後改過自新,立誌打造一片朗朗乾坤。”

皇帝敢於麵對現實,竟然當眾承認錯誤,胸襟開闊,可敬可佩!

王毛仲頓首道:“陛下能夠及時醒悟,實為天下蒼生之福,末將冒犯天威,罪該萬死,吾等不想造反,隻願陛下聖明,國泰民安,此心昭昭,日月可鑒。”

李隆基欣喜道:“王愛卿,你是朕的肱骨之臣,我們素來親如兄弟,但請你放寬心,朕發誓有生之年絕對不會動你,若有不滿之處,可向朕當麵挑明,不必大動乾戈,爾等速速退兵,今夜之事權當沒有發生過。”

王毛仲搖頭苦笑道:“陛下,今日之事無法善了,若你真有悔過之心,先殺掉高力士,整頓宦官勢力,再廢掉武惠妃,為王皇後正名。若能如此,國家幸甚,吾等心悅誠服,立即收兵回營,等待陛下處置。”

李隆基臉色陰沉,一時為之氣結。

高力士恨得牙癢癢,怒斥道:“王毛仲,身為臣子,以下犯上,當眾逼宮殺人,豈有此理?勸你見好就收,不要逼人太甚,朝廷之事陛下自會秉公處理,還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

王毛仲破口大罵道:“高力士狗賊!國家腐敗,世風日下,皆是爾等閹黨作怪。陛下豈不知,東漢末年,宦官亂政,最終導致漢室傾覆,難道大唐帝國也要重蹈覆轍嗎?”

此言不虛,近年來宦官集團權利越來越大,嚴重影響國家政治走向。

當下,宦官集團有兩大核心人物,楊思勖和高力士,兩人都是嶺南人士,私交甚篤,情同手足。

楊思勖,本姓蘇,字祐之,是羅州土著部落首領蘇曆之子,少蒙家難,淨身進宮,由宦官楊氏收養,故改姓楊,從事內侍省。

早年暗中投靠李隆基,參與平定韋後之亂,有從龍之功,遷右監門衛將軍,由於他驍勇善戰,頗有軍事才能,得到皇帝賞識,逐漸平步青雲。

目前,官居驃騎大將軍,兼左驍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上柱國、虢國公,成為曆史宦官之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