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風急天高匆話彆(1 / 2)

如果殊蘭的死因當真是烏頭堿中毒所致,那麼她的死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殺,是有人……往她的藥中下了毒!心中已明晰至此,卻還是無法給予將這整件事情一個完美的解答。

塗抹在箭鏃上的草烏,極有可能置殊蘭於死地的草烏……這兩者之間,絕不可能沒有聯係!我很清楚的是,這草烏雖是中國古代有名的八大毒藥之一,可偏偏中醫善用以毒攻毒,草烏同時也有極大的藥用價值,光是《本草綱目》中,對用草烏做藥引的介紹就有洋洋灑灑的一大章。這樣,就算一路追查下去,最後的結果也隻是用藥不慎所致,一切……都不會因為真相的水落石出而又絲毫的改變!殊蘭她不會死而複生,城中因為她的死而引發一切連帶事件,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殊蘭是額亦都的女兒,在這個風口浪尖上下暴斃身亡,到底是誰獲利最大?

我第一個想到的人,是大妃。上次的暗箭事件雖然已經塵埃落定了,我也一直認定大妃是主謀。所以理所當然的,我第一便想到了大妃。但今日再反複推敲起來,卻覺得事情愈發疑點重重。五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是當局者,所以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推理錯誤。縱火之事的元凶是褚英不假,但是卻是因代善而起。暗箭與縱火,應當以兩個獨立事件來看待。

冷靜的從刑偵經驗角度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表明,兩件事情有直接的聯係。這之中的邏輯關係,隻需稍加推理便能得出。可是身在局中,在常理推理的作用下,我也自然而然地也走入了這個誤區,誤以為這二者是關聯時間。而事實上,暗箭與縱火,除了二者時間軸上極為接近外,沒有任何客觀因素上的聯係。

所以暗箭是暗箭,針對的是塔爾瑪。這次的事件亦是如此,雖然手法相同,但不能理所當然的以為成是大妃。因為這也是兩個獨立事件。

那麼,用排除法來看……首先不會是代善。

其一,他沒有理由殺她,也從未聽聞鈕鈷祿氏與大妃有什麼過節,要殺她,實在是沒有道理;其二,從上回城中易幟之事來看,麵對自己的親哥哥,他仍是選擇安分守己,明哲保身,說明他並無意要挑起事端。

我心下黯然,一時間既無法將這些告訴皇太極,又理不出個頭緒來。

會是誰……到底會是誰……難道,還有我不曾懷疑過的人?

看來這件事情,隻有我自己查個水落石出了……

我將醫書一本一本放回原位,手中緊緊地握著燭燈柄,月光灑進來一層又一層。我開始意識到,站在我麵前的,是一個怎樣地可怕高深、手段高明的無形對手……

****

亥時,慶功酒宴還沒有結束。

從啟運書院出來後,我又回到了文館,赫圖阿拉城裡的夜路不好走,我沒有點燈,隻希望快些擺脫這片黑暗。

方才姬蘭慌忙來傳消息,以至於我還來不及檢查那支白羽箭,現在想想,在這支箭身上,應該能有所突破。物證,永遠是破解案件足夠重要的線索。

兩次出現這樣警示的暗箭後,城中都有事情發生,而且定是牽扯甚遠的大事。而放暗箭之人,明顯沒有要殺人之意,隻是以此來作為警告。我從棉被下拿出那支白羽箭,用布條裹著手,將箭鏃給擰了下來,果然,裡麵是空心的!我反複搜尋,這箭身雖是空心,裡麵卻找不到任何對方遺留的訊息。我再縱觀著這支箭,以白羽作箭羽,羽上帶紅,箭矢頭部為針狀,中部呈三角形,連著個倒月牙鏟形,杆為竹。是眉針箭!我在金庸的書中曾經讀到過,這是明代弓射用箭之一。

現在細細看來,這支箭的構造當真與女真人的鳴鏑響箭不同,杆較長,箭鏃較鋒利。既然是明代官製用箭,那箭身肯定會有製造的印記。可整隻箭都被我裡裡外外地檢查了一遍,出了箭鏃上的草烏和箭羽上的紅痕,彆無他物。

明代……漢人……

城中唯一讓我聯想到與漢人有關係的,隻有那個被幽禁至死的舒爾哈齊,難道城中還有人與大明有所來往嗎?

我不禁想思路轉到了另一個方向,與其說誰與大明有關係,不如說誰最需要大明的幫助!那麼,我隻能想到一人——褚英!

如果是他……我命令自己冷靜下來。

就像偵探守則裡說的一樣,無論對方是誰,都不要為私情所動,行動時理智要勝於情感。我必須要查出真相!沒有原因,似乎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驅使著我,我必須這麼做……不然,殊蘭的死就會這麼被人淡忘。這是一條人命啊!她不該成為這權利角逐的陪葬品!

去褚英常練箭的弓箭場,這是我作出的第一判斷。這個地方我是輕車熟路,哪怕是在黑夜中摸索前進,也能很快找對方位。

和記憶中一樣,褚英的箭筒就掛在羊皮氈旁,我燃起燈,走過去準備仔細地檢查一番。

箭筒中有數十隻箭,其式樣與木樸頭箭相似,頭大尾小成滴水狀,箭身以硬木製成。我又將箭鏃擰了下來,這些箭……全都不是空心的!這與我猜想得完全背道而馳,我頓時慌了手腳。會不會……這也是他的掩飾?

“什麼人——”

正在我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身後突然響起嚴厲的質問聲。伴隨著挽木弓時特有的“吱呀”聲,我心裡發怵,不知是因為舉在我身後的箭,還是這熟悉無比的聲音。

我的挫敗感油然而生,緩緩地轉過身子來,“是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