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寧遠之戰三(1 / 2)

努\爾哈赤雖是負了傷,然而前線的戰事卻未有停歇。在皇太極、莽古爾泰等貝勒的帶領下,金兵繼續發起攻城激戰。

奈何不了炮火的攻勢,皇太極帶著騎兵繞著寧遠城轉了整整三圈,竟是找不到一個能破城的突破口,四麵城樓皆布滿了炮台,整個寧遠城有如鐵桶一般。莽古爾泰仍在殊死強攻,然而倒下的士兵越來越多,餘下的金軍士卒畏懼炮火,皆不敢近城。

“老八,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莽古爾泰揮著長刀,朝皇太極大吼了一聲,“這大炮一響,彆說他娘的攻城了,士兵們都聞風喪膽、落荒而逃,再攻下去,簡直是活活等著被炸死!”

皇太極又看了一眼戰況,和近在眼前的城樓,“今日再攻不下,咱麼可就和山海關失之交臂了——”

“那也不能這麼打啊!”

莽古爾泰懊惱地看著那逐漸潰敗下來的士兵,一見炮火,無不望風而逃。

“六萬人,攻不下一個區區寧遠衛,這是老天要跟咱們大金過不去啊!”

“說什麼傻話!”

皇太極反身抓住一個逃兵,提在馬上,大喝道:“畏敵不前者,殺無赦!”說著便親自持刀驅兵,然而勉強衝到了城牆腳下,城樓上便是一串火球連發砸下來。皇太極一個猝不及防,被那火油燃著了戰袍。緊跟著他的武納格見狀,一個躍身從馬上撲過去,二人滾落在地,才將那火苗給撲滅了。

“四貝勒!要緊嗎?”

“沒事——”皇太極一個龍驤虎步,爬起來就要上馬再戰,接連著便是一陣箭雨。

武納格抽出盾牌擋在他二人身前,抓著皇太極道:“四貝勒!聽我一句,不能再攻了!你且看看咱們過來的這一路,可都是八旗將士們的屍體鋪成的啊!”

“便是如此,才更不能退!”

皇太極已是殺紅了眼,好不容易殺到城下了,成敗在此一舉,如何能退!

“不退——難不成要全軍覆沒在這兒,才值當嗎!”

他雙目發紅,是氣極了的凶神惡煞,一拳捶在地上,從嗓子裡低吼了一聲:“袁崇煥——袁崇煥!”

武納格無奈,隻有折衷道:“就是要攻,也讓我來!你若是有半點閃失,我要怎麼跟孟姑交待!你是咱們大金的希望,汗王如今負了傷,你斷不能也折在了寧遠!”

聽見了“孟姑”的名字,皇太極才從那怒恨中回過神來。

他推開武納格,轉過身放眼望去,活著殺到城樓下的士卒……不過百人,整個廣寧城下,屍橫遍野,哀號聲不絕於耳。城南那邊的莽古爾泰亦是節節敗退,毫無進展。

六萬大軍……傷亡已經不計其數了。

或許……真如她所言,這一戰,注定是要敗的。

“你說得對,區區寧遠,我們不能都折在這兒……”

皇太極將佩刀收回了刀鞘,失魂落魄地上了馬,“這些將士……都是為國捐軀的,不能暴屍城下。傳令全軍,將他們的屍體帶回大營,撤軍!”

傍晚,陣亡士兵的屍首皆被運至城西門外磚窯焚化。大軍在離城五裡之九龍宮紮營。

這一晚,回到營帳的皇太極沒有說一句話。

原來……這便是“敗”的滋味。三十三年的人生,他從未這樣透徹地體味過敗仗的滋味。他甚至都快忘了,勝敗乃兵家常事,所謂的戰無不勝,永遠隻會是個傳說罷了。

海蘭珠瞧見了他手上觸目驚心的灼傷,連忙從額麼其那裡討來了藥,給他包紮。

她猜不透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卻知道,寧遠之敗……是金國史無前例的慘敗!更無疑是一計重拳,狠狠地砸在了每一個人身上。

正月二十六日,這一邊,金軍繼續圍城,精於騎射的八旗將士,卻被阻於深溝高壘之前,矢石炮火之下。在炮火和箭矢的連番攻擊下,因傷亡甚重,努\爾哈赤唯有被迫撤軍。

而另一邊,武納格率領騎兵突襲了距離寧遠數十裡開外的覺華島,這覺華島乃是明軍的後勤要塞,四營糧料的彙集地。而明軍由於“鑿冰寒苦,既無盔甲、兵械,又係水手,不能耐戰,且以寡不敵眾”,最後全員戰死。四營儘潰,都司王錫斧、季士登、吳國勳、姚與賢,艟總王朝臣、張士奇、吳惟進及前、左、後營艟百總俱已陣亡。為一解寧遠之敗的怒火,島上軍民一萬餘口,皆被金軍比殺,城中囤積的八萬餘石糧草和兩千餘艘船隻也具被焚毀。

寧遠雖未攻下,但奪了覺華島,也算是扳回一城。然而就在此時,突然有消息傳來,那皮島都司毛文龍出兵襲擊了金國後方的城寨永寧。努\爾哈赤大驚之下,率兵回師。

坐鎮皮島的毛文龍,這幾年來一直是金國的後顧之憂。努\爾哈赤幾番遷都,亦是顧及了皮島的險要和對金國後方營地的遏製。原先袁可立在時,便曾為毛文龍邀功,他之所以能一路加秩進階直賜尚方劍,少不了袁可立的扶持。然而毛文龍此人,一向恃功自傲,明廷不少大臣都對他存有質疑,一是懷疑他謊報軍情,二是浪費軍餉,偏偏這個毛帥又驕愎不協,袁可立奉旨核查他的戰報和軍餉,由此為毛帥忌恨,便嗾使言官彈劾袁可立。明廷本就黨爭不休,閹黨手握大權,正好想借他們二人的矛盾來除掉袁可立,以削弱孫承宗的勢力。於是便冒出了一夥混雜了閹黨、東林黨兩個派係的言官,交相彈劾袁可立,以至於明熹宗都看不下去了,替袁可立打抱不平,切責道,“大臣去留悉聽上裁,言官論人當存大體,不必連章摶擊。”

然此事的結局,是這位“老驥伏櫪,誌在千裡”的明臣袁可立,決定功成身退,以避免無止儘的黨爭內耗,並力保毛文龍留守皮島。明熹宗看重袁可立登萊數年,牽製金兵的作用,上疏七次後才準許袁可立辭官。

袁可立和孫承宗接連離職,但他們的餘部,毛文龍和袁崇煥還在。不僅生龍活虎地打算大展拳腳,甚至上來就給了金國一計狠擊。

二月六日,努\爾哈赤率師回到盛京。回城之後,下的第一條命令便是徹查城中細作。但因身體不適,遂將此事全權交給了皇太極。

然而海蘭珠心裡知曉,這個決定,多半是皇太極請命之下所為。

他在等她的答案。一個她說不出口的答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