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煙霞(1 / 2)

家父暴君李世民 青葉7 7321 字 9個月前

曆朝曆代的每一座帝王陵寢,其建造過程,都絕不會是史書上一筆帶過的那般平淡跟簡單。

李治也深信,剛剛開工建造不久的昭陵,就正在經曆那曲折離奇的過程。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發生過的事情必然會重複發生。

事物改變的隻是表象,而本質都沒變。

正式祭奠昭陵那次,李治基本上就已經確定了其中必定有貓膩。

而這一次在茶肆的攀談,跟陳不同、周老實幾日相處的閒談聊天。

也都證實了他的猜測,史書上昭陵的建造,閻立德的被罷免流放,牽扯到的種種人事物,絕不是簡單的一句管理鬆散就能完全概括。

何況,這管理鬆散四個字,春秋筆法的運用可謂是太濃厚了。

如今李治接觸不到最為核心的賬簿、名冊,所以他不知道一旦有天自己看到後,會不會震驚的想要砍人。

但是有些事情他是可以想象到的,比如那工匠名冊與實際人數不符。

這在李治看來還是輕的,不算是什麼太嚴重的事情。

李治怕的是,像常和、崔英甚至包括工部等等官員,會利用此事吃空餉。

甚至懷疑,像常和、崔英這樣的人,會不會給他家的狗也取個人名,而後就可以靠著修建昭陵“自食其力”了呢?

包括他們府裡的丫鬟、下人等等,是不是從昭陵建造開始,就已經由朝廷養活了呢?

就像茶肆裡聽到的,十來歲的孩童也被當成了工匠送到了九嵕山,而後每月月錢不過十文錢,那麼其他的錢去哪兒了呢?

就像王相和說的,當初暴君老李在看工匠名冊時,上麵記載的可都是年富力強的精壯工匠。

但事實卻是:年邁的工匠、年幼的工匠大有人在,而且肯定拿不到足份的月錢。

但在工匠名冊上,他們都會是年富力強的精壯工匠。

賬簿上,他們拿的也是足份的月錢。

所以這就是老李看到的事實,但又不是事實。

而且,這還隻是冰山一角。

如果再算上每天的人吃馬嚼,各種進項物資花銷等等。

李治覺得老李的口袋肯定有個大窟窿,正在嘩嘩的往外漏錢。

心情有些不佳的李治,沒讓周老實、陳不同隨他們前往煙霞鎮。

隻帶了王相和與薑楠,三人就直奔煙霞鎮。

煙霞鎮因漢代隱士鄭子真隱居而有了延續至今的名字。

鑿洞為室,隱居求誌。

清晨的朝霞滿天,霞光灑進洞室,因而被鄭子真稱之為煙霞洞。

距離煙霞鎮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朝陽山,山頂還有一座頂天寺。

遠遠望去,李治啥也沒有看見。

王相和笑著說:“陛下本還打算有空來轉轉呢,但後來不知何原因未能成行。”

“醴泉有個頂天寺,把天磨得咯吱吱。”李治笑著說道。

“殿下竟知曉這句話?”王相和有些吃驚的問道。

李治看著不遠處的那口磚窯,顯得有些心不在意。

落日餘暉下,把手搭在額前,笑著道:“剛剛路過煙霞鎮,你們沒聽到孩童唱嗎?”

王相和有些尷尬的愣了下。

薑楠瞬間笑彎了腰。

隨著整個人挺直腰身站定,背對著夕陽的她,仿佛整個人都沾染上了一層金色光暈:竟然顯得有些聖潔,跟觀音菩薩似的。

“回去得謝謝周老實了,就在此地了。”

李治放下額頭的手,做出了最重要的決定。

當然,這也是因為前世陰差陽錯,對煙霞鎮有著一絲的了解。

而正是這點淺薄的了解,讓李治知道,如今遠方朝陽山頂的頂天寺,一千多年後將被炸成平地,變成了一個水泥廠。

一時之間,李治都不得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

一千多年後,這裡建造了水泥廠。

而如今造化弄人,竟然還是逃脫不了既定的命運。

所以對於薑楠提議,改日要不要去看看,李治當機立斷的搖了搖頭。

挺好的寺廟,留著吧。

雖然老李一直以老子後代自居,蹭人家李耳的熱度。

但自己不能因此,就把這廟給拆了啊。

三人開始打道回府。

李治的心情也好了些,折騰了好幾天,最起碼先把地方定下來了。

至於接下來的事情,那就慢慢來。

好在驛館距離這裡也不遠,往後自己有的是時間。

相信總有一聽能在生產水泥的地方,把水泥給鼓搗出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