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朝會激辯(2 / 2)

袁隗有些不甘,卻也隻能從命,退回自己的位置。

皇甫嵩繼續說道:“賊軍雖然勢大,然雁門太守劉赫,實乃百年未遇之奇才!他以奇兵嚇退褚燕,又訓練了一批專門克製鮮卑騎兵的部隊,依仗雁門關險要,大破胡兵,殺敵兩萬餘,俘獲無數,連鮮卑首領魁頭,也被我軍俘虜,堪稱我大漢數十年來抵禦鮮卑最大之勝利!大戰獲如此勝利,江山有如此奇才,難道不是可喜可賀麼?”

一言既出四座皆驚!

“愛卿……咳咳……愛卿此言當真?”

靈帝問著皇甫嵩,不過隨後又把目光看向了站在武將隊列首位的何進。

“大將軍,此事你可知曉?”

何進也站了出來,說道:“回稟陛下,臣也是昨日從從皇甫將軍處得到的戰報。而且並州刺史丁原,也來了奏報,說因雁門大捷,匈奴集結部隊意圖與鮮卑爭奪河套地區,故而他準備趁匈奴後方空虛,率麾下並州勇士西進,恢複上郡故土。”

盧植也說道:“不但如此,鮮卑內部在魁頭被俘後,騫曼與步度根也開始爭奪首領大位,如今內鬥激烈,堪稱我大漢如今第一大幸事啊!”

靈帝神情也有些喜色。

“哦?這劉赫當真有如此才乾?想不到……咳咳,想不到我劉氏宗親年少一輩中,竟有這般能人,朕倒是想見見他了,不如宣他入朝,一來接受封賞,二來司隸校尉一職正好空缺,他若果真……咳咳……果真有如此膽識和忠義之心,令他擔任此職,自是最好不過。”

這司隸校尉可稱得上是位高權重了,管轄整個司隸地區,論實際權力,甚至還在州刺史之上,地位不下於九卿,如果劉赫真的年紀輕輕就能擔當如此重任,日後成就隻怕不可限量了!

最重要的是,司隸校尉並不受三公還有大將軍的管轄,而是直接對天子本人負責。看靈帝如今的身體狀況,他忽然對一個宗親子弟如此上心,背後是不是還有其他用意,也令人遐想。

皇甫嵩和盧植麵露喜色,然而何進臉色卻有些不自然起來。

“陛下,這劉赫固然功勳卓著,隻是邊境胡虜之急尚未徹底解除,此時不宜宣其進京麵聖,還是當對他進行嘉獎,隨後命他出擊北伐,待其驅逐胡虜,收回失地之後,再傳召來洛陽不遲。”

皇甫嵩一聽這話,臉色有些急切起來。

“大將軍此言差……”

“老臣以為大將軍提議,是為上上之策。如今北境正逢戰機絕佳之時,當令雁門太守疾行進軍,一舉奪回雁門全境,乃至於定襄、雲中、五原、朔方等地,方是不負皇恩!”

“臣亦讚同此議。”

靈帝身邊的張讓低著頭,一雙老鼠眼不斷轉動,聽著朝堂上這些爭吵,他也有些皮笑肉不笑起來。

皇甫嵩看著這些世家領袖,朝中大臣,一個個都異口同聲,一致反對劉赫入朝受封,頓時把這位老將軍氣得幾乎要七竅生煙。

“你們……你們簡直……”

身旁的盧植拽了拽他:“義真兄彆說了,你我勢單力薄,連你我頂頭上司尚且和世家那些人站在了一起,就看劉赫自求多福吧。”

皇甫嵩看了看何進,似乎有些明白了,微微歎了口氣,便不再說話。

靈帝掃視了一圈下方諸位大臣。

“既然如此,咳咳……那眾卿以為,該對這劉赫有何賞賜為好?”

皇甫嵩再次站了出來:“陛下,老臣以為,當封劉赫為討虜校尉,另外除雁門太守一職以外,還應當賜其假節,當可彰顯皇恩浩蕩!”

“不妥!”袁隗出聲反對。

皇甫嵩據理力爭:“有何不妥?當初劉赫破黃巾,誅張角三兄弟,如此潑天大功,今日又生擒鮮卑首領,兩次大退胡兵,如此賞賜,隻會太低,太傅莫非嫉妒?”

袁隗淡然一笑:“嗬嗬,老夫身為朝廷太傅,豈會嫉妒一個雁門太守,豈不可笑?老夫之所以認為不妥,完全出自公心。”

他說話越是這般雲淡風輕,皇甫嵩看著就越生氣。

“好好好!我倒要聽聽你怎麼個出自公心!”

袁隗臉不紅,心不跳。

“陛下,若是換做旁人,立下如此大功,這等封賞自是合情合理,沒有半點不妥之處,隻是這劉赫本是漢室宗親,為大漢社稷出力,於國儘忠,於家儘孝,都是分屬應當。”

這回盧植都聽不下去了。

“太傅這話著實荒謬。依照太傅此意,日後但凡漢室宗親立功,都要減少賞賜,皇室血脈,反而要受到不公待遇,敢問太傅如此輕視皇族後裔,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