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軍隊擴張(2 / 2)

雙方分道揚鑣,而劉赫心裡卻是冒出了許多想法。

“對啊,我以前怎麼就沒意識到這個造紙術的威力呢?如果我可以大規模普及紙質的書籍,也就可以掌握了知識,到時候天下的士人,還不都得為我所用?什麼袁氏陳氏,統統都得靠邊站啊,這可是與世家爭奪天下話語權與士子之心的不二利器啊。”

被皇甫寒這麼一鬨騰,劉赫這才意識到了自己一直是空坐寶山。

天下士人,絕大多數都投靠在諸如袁氏等世家門下,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知識,也就是書籍掌握在他們手中。二是出仕、升遷的渠道也掌握在他們手中。

劉赫以後要想真正打遍天下,這士人的力量也是必須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的,文臣、謀士,打仗、治國,穩定天下,不但需要軍隊,更需要文人士子。而要想俘獲他們的心,就必須把這兩點給抓在自己手裡。

“嗯……我記得係統裡有一本《神工物誌》,等湊夠了積分,趕緊兌換出來研究研究,看看有沒有造紙術,哦,還有印刷術之類的記載。如果有的話,嘿,那我可就真的發財了。”

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了劉赫的心頭,使得他這一個下午操練都缺少了幾分興致。

這皇甫寒果真是個書呆子,自打拿到了那些書之後,果然天天把自己埋在了書堆裡,至少這一個多月以來,從來沒見他出過那座府邸的大門,劉赫中途去探望過他幾次,可是他一看自己不是來告訴他那位大師的消息的,馬上就扭頭繼續讀書,不再理會自己,久而久之,劉赫也懶得再去看他了。

這一個多月來,萬物複蘇,百姓們已經開始播種,田間地頭,城中街道,都已經完全恢複了忙碌。

而安民軍的招募新兵工作,也得到了百姓十分積極熱情的響應。

劉赫與安民軍的名望本就極高,而自從強陰縣潘雲事件之後,這一聲望更是達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尤其是原本對劉赫並沒有太大認同度的那些鮮卑百姓,此時學習漢話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絕大多數鮮卑人,都已經取了漢人名字,換上漢人服飾,拋棄了帳篷,搬進了城中的房屋。

五原、朔方、雲中和上郡的官員和駐守部隊也已經全部就位,不少百姓和商隊也紛紛趕了過去,這也吸引了更多鮮卑小部落前來投靠。

尤其是在胡市開放之後,就在幾天以前,不少鮮卑部落就趕著牛群,羊群,馬群,拿著各種毛皮,前來交易。

其中一些部落,或者一些人,在交易結束之後,就留在了城中,或者在城外特意劃分出來的區域內搭了帳篷,顯然是不打算走了。

這些鮮卑部落人數並不算多,加起來也不過六七萬人,但是還有他們還帶來了大批漢人的奴隸,足有四萬多人,全部被放還了自由,以此來博取他們在漢境內生活和交易的權利。

這四萬多人,能夠在鮮卑的奴役下存活到現在,絕大多數自然都是青壯年了,錢理、孟建、石韜、霍清等人經過商議後,決定把這四萬多人送回到雁門。

一來,雁門各城中,大量百姓變賣家產,返回自己位於五原、朔方、上郡等地的故鄉,正好空出了大批的房屋和良田,這些房產田產,部分被其他居民買走,還有大批則被官府收購,此時正好以租賃的方式給這些人使用,讓他們拿以後耕種的收成,或者勞作而得的錢幣慢慢償還。

二來,這些人對鮮卑依然有很強的懼意和恨意,讓他們繼續生活在有大批鮮卑人存在的城中,也是一個不安定的因素。

由此一來,劉赫治下的漢人就達到了五十萬的規模,鮮卑人也有十六七萬。

劉赫這招募令一出,不少鮮卑青壯年竟然也紛紛前來投軍,最後經過層層篩選之後,隻留下了五千多體格、人品可靠,並且漢話也說得還算不錯的人,加入了安民軍之中。

至於漢民的熱情,就更不用說了,前來報名的青壯年,足有九萬多人,幾乎占了六郡漢人青壯年的一半,不過最後安民軍隻收了四萬人左右,如果把這九萬都收了,且不說新兵素質會參差不齊,還會影響了農耕和各個行業的發展。

如此一來,這一次足足招募了四萬五千新兵,不但補足了大戰的損失,還使得安民軍整體規模比戰前擴大了將近一萬人,關羽等人紛紛挑選走了自己部隊所需增員的士兵。

其餘新兵,則被統一劃分給了張勇,由他負責訓練,之後根據全軍大比武的成績,再來進行軍中的崗位職能調換。

轉眼到了四月初八,大軍的訓練已經是像模像樣,絕大多數新的裝備也已經到位,而高順的漢武卒的新式裝備,還有關羽的紫金龍騎的裝備包括重裝馬鎧,製式研究妥當,也已經開始了加緊打造。

安民軍迅速壯大,實力超過戰前,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