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會之爭(2 / 2)

“朕也有幾人,乃是早年間就隨朕起兵,如今多在並州任職,向來功績不小,表現不俗,如今正要與眾卿商議,將他們也加以提拔。”

眾臣剛剛得了劉赫的好處,自然知道“禮尚往來”的道理。

“陛下邊,賢才環繞,臣等向為欽佩,陛下所舉,定是名副其實,德才兼備。”

劉赫對他們的態度也十分滿意,說道:“朕有意,封驍騎將軍關羽為鎮北將軍。奮威將軍程良為鎮南將軍。折衝將軍張勇為鎮東將軍。虎賁將軍朱燁為鎮西將軍。寇將軍高順為征南將軍。揚威將軍葉祥為征西將軍。對張遼、趙雲、徐晃等將,也各有加封。”

雖然這些人在當初擊敗袁紹後,獻帝已經加封過一次,不過自己新君登基,對於手下一起打天下的將士,總要有所賞賜嘉獎,否則讓將士們覺得自己做了皇帝,好處都給了朝中大臣,對他們卻有所冷落,豈不寒了人心?

眾臣也明白這一節,何況這些人功勞極大,實在也找不出反對的理由,因此紛紛表示讚同。

不過,緊跟著龔三兒取出一卷布帛,念出了一連串名字時,卻讓眾多大臣的臉色漸漸凝重了下來。

“以荀彧為尚書令,荀攸為禦史中丞,崔鈞為司隸校尉,孟建為河南尹,石韜為右扶風,錢理為左馮翊。”

“原大將軍府從事中郎,即崔州平之兄崔均崔符平,任冀州魏郡太守,雲海郡太守荀諶,職位不變,兼領並州刺史。”

“張隆、蘇茂二人,乃當年在狼調縣時,對朕大有資助之張、蘇兩家之子,十餘年來兢兢業業,治理地方,頗有政績,今遷為巨鹿太守、常山太守。霍清霍子溪,乃朕初到雁門,時任雁門太守舉薦,曆任並州各郡郡丞,勞苦功高,遷為太原太守。”

“詹廉遷為大司農丞,執掌耕作農桑之事,且全權負責朝廷軍屯田。”

“原河內太守,上黨趙氏一族長子趙瑾,亦追隨禦駕近十年,其全族上下,為呂布和張楊所誅,僅剩區區不過數人,朕意加封為功長亭侯,賜其父趙煜為掣津亭侯。”

除此之外,包括馴獸的趙昌,相馬的莫達,放牧的趙魁,還有當年雁門鹵城抵抗高覽的縣令吳勤,晉陽城外抵抗張燕偷襲的太原郡都尉杜憲,還有十多名幾年來隨劉赫出生入死的人,全部得到了升遷和嘉獎。

最關鍵的是,這些人占據的職位或者地方,無一例外,全部都是朝廷中樞重地,或是地方富庶之所。

比如尚書令,雖然品級不高,名義上還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屬官,可是自前朝成帝之時,就已經權近宰相,如今朝中以數十年幾乎不設此官,多有三公一起錄尚書事。

禦史中丞更不必說,外督各地刺史,內查朝中侍禦史,收集百官奏章,還對朝臣行監察之事,位高權重,朝中也是數十年不設,即便偶有設立,也多是百官自己熟識之好友,如今來了一個天子的親信之臣,實在有些不妙。

至於司隸校尉,與前二者,並稱朝堂上的“三獨坐”,因朝會之時,這三人有單獨的席位,不與百官同坐。雖然隻是秩比二千石,相較於九卿的秩中二千石要低一個品級,可是司隸校尉手握部分兵權,執掌司隸各地治安,對司隸地方官也有監察之權。

這三大重臣,和三公一樣,皆有直入皇宮向陛下呈奏之權,再加上右扶風,左馮翊,河南尹,河內太守,除了京兆尹是現任的大臣外,司隸地區的所有政、軍大權,朝廷的中樞要害,都被劉赫一手掌控。

而並州治所太原郡,冀州治所魏郡,也都是劉赫的親信。

群臣似乎意識到,今天這場朝會,早就有所準備的,並不僅僅隻有他們了。

“陛下,臣有事啟奏。”

一個大臣站了出來,劉赫看去,乃是京兆尹杜畿,他心中一笑:“就知道你們會有話說。”

他正色道:“卿有事,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