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恭聲說道:“微臣以為,諸位將軍,勞苦功高,封賞乃是理所當然。孟公威、石廣元、錢道準等人,治理地方,賑濟水患,籌措糧草,放牧戰馬牛羊,亦是辛苦,功勳匪淺,今出任地方要員,並無不合理之處。”
劉赫聽著他這番話,就料定了他接下來肯定會有一個“然而”。
果不其然,杜畿緊跟著就說道:“然而,尚書令、禦史中丞二官職,本為屬官,早年佞之徒,蒙蔽聖聽,以至於權柄盛,足以挾持百官,禍亂朝綱,罪孽不淺,本朝自光武帝以來,對此多有改革弊端,卻成效不明,方才虛設二職,以三公代錄尚書事。”
“曆朝曆代,三公多是德才兼備之士,從微寒之處,以致顯赫,見識廣博,忠心耿耿,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由三公輔政,上可以輔佐天子,中可以德服眾臣,下可以教化萬民,此乃上上之策也。”
“故此,臣以為,陛下再置尚書令與禦史中丞,實在萬萬不妥。至於荀文若,荀公達二人,可封其他官職,以示嘉獎。伏望陛下鑒納之。”
劉赫聽完他的話,掃視了一圈在場眾多大臣,見有些人神色如常,有些人暗自竊喜,還有幾人,諸如盧植、崔烈等幾個大臣,卻是眉頭微皺,似有不悅。
看著眾臣的反應,劉赫便心中有數了。
他清了清嗓子,開口道:“京兆尹言下之意,文若和公達,乃是會禍亂朝綱的大臣?”
杜畿聞言,瞬間跪倒在地。
“臣……臣絕無此意,臣隻是以為……以為此二官職,不宜設立,非是針對二公,臣對此二公向來多有欽佩,豈敢說他們是臣?”
劉赫笑道:“卿快請起,朕又沒有怪罪於你,何必如此?”
杜畿戰戰兢兢地起,額頭明顯有冷汗流下,卻不敢去擦。
廷尉鐘繇也站了出來:“啟奏陛下,老臣看京兆尹確無指責荀彧、荀攸二人之意。他所言之事,老臣也深以為然。尚書令執掌朝政權柄,禦史中丞查察百官,權力過重,滿朝政事,全係尚書令,朝野吏治,皆賴禦史中丞,此於朝局安穩不利,於天子權威,亦有削弱。”
“老臣建議,升荀彧為少府,荀攸為軍師將軍,至於崔鈞,太平道造亂之前,已從龍駕之側,又是司空之子,文武雙全,品德高潔,擔任司隸校尉,倒也合適。老臣粗鄙之語,卻是一片忠心,還望陛下善察之。”
他話音剛落,朝上數十名重臣,過半都站了出來。
“望陛下善察之!”
劉赫正要說話,一個洪亮的聲音響了起來:“爾等這是作甚,莫非要以勢而迫天子不成?”
隻見皇甫嵩滿臉怒意地看著這些大臣:“陛下少年英才,曆儘艱辛,方有今,乃不世之雄主也。二荀才能卓著,人品貴重,輔佐天子以來,屢立功勳,諸位大臣若有諫言,直說便是,何故如此齊聲呼喊,豈是人臣之道?”
杜畿回頭看著他,反駁道:“老將軍這話好沒道理。我等正是為了向陛下諫言,至於諸位大臣出列支持,正因我等所言在理,陛下乃聖明天子,是非曲直,自有分辨,老將軍若是有話要說,自然也可上奏,何必咆哮朝堂,擾亂朝會?”
“非也,爾等……”
皇甫嵩被他氣得有些臉紅脖子粗了,劉赫趕忙打斷。
“誒,老將軍且暫退,朕自有決斷。”
皇甫嵩狠狠瞪了杜畿和眾臣一眼,這才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劉赫看著下方眾多大臣,說道:“此事,不知三公有何提議?”
崔烈第一個走了出來:“老臣於朝廷,向無建樹,叨居高位,已是心中有愧,今陛下對老臣二犬子,如此重用,臣雖萬死,難報陛下厚恩之萬一。陛下但有所命,老臣誓死擁護,絕無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