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兗州動向(2 / 2)

說著,他直接跪倒地上,雙手伏地,以頭相叩,來了一個五體投地大禮。

王雙眼轉動,沒有直接表態,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倒是楊彪,一步跨出,對那些大臣厲聲叱責:“當今天子,乃英明之主,荀彧、荀攸二公,德行守,才能學識,皆可勝任輔政之職。尚書令與禦史中丞,雖不常設,然天佑陛下,令我朝得此二賢才,此乃祖宗庇護,江山之幸也。今有賢才,設立二職,有何不可?他二公若再有所遷,此職自然虛懸,陛下用心,爾等不善加體會,反而妄自揣測,更以此擾亂聖聽,還不謝罪?”

王也馬上站了出來:“太尉言之有理。陛下此舉,上合天意,下應民心,再合適不過,諸位同僚,如此舉動,實在有失人臣之道。”

杜畿等人聞言,不敢遲疑,馬上跪伏在地。

“臣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望陛下降罪!”

劉赫饒有興致地看了看楊彪、王等人,隨後說道:“諸位卿也是出於公心,所謂忠言逆耳,朕豈是那等因臣下諫言,就加以罪責的昏君?眾卿請起。”

“多謝陛下!”

杜畿等人這才起,退回本位。

盧植、蔡邕等一群大臣齊聲說道:“臣等竭力擁護陛下!”

劉赫含笑點頭:“朕有眾卿輔佐,何愁大事不成?既如此,即刻頒旨。”

這邊大朝會如火如荼,曹也正與眾多將領和謀士,齊聚一堂商議大事。

曹神嚴肅,眉目緊鎖,顯得心事重重。

“如今劉赫受禪稱帝,已是大漢之主。我等往表麵臣服於朝廷,名義上至少與他同朝為官,總還有可趁之機,如當洛陽之事,雖然事敗,但總歸可以找出理由分辨。如今卻是君臣之分,隻有歸順與背叛二途。我等何以自處?”

郭嘉說道:“以劉赫此人智謀心機,眾諸侯若再想如以往那般,表麵歸順,私下各自為政,對朝廷陽奉違,隻怕已不可能。我料定待其徹底穩定了新朝之局麵,再過了秋收之後,定會昭告天下,催促各方諸侯進京朝見,恭賀新君,以此迫諸侯作出抉擇。諸侯若從,到了洛陽,必定不可能再回領地,明升暗降,朝廷另行派人接掌。諸侯若是不從,即刻派兵攻殺,以如今天下局勢,絕無一方諸侯能夠抵擋朝廷大軍。”

曹點了點頭:“嗯,奉孝所言極是,此亦為倍感憂慮之處。我兗州之地,與司隸、並州、冀州,全部接壤,若是從之,必為所害。如若不從,定會首先攻打於我,借以威懾諸侯。”

夏侯惇一副不服氣的模樣:“要打便打,我等如今占了豫州,不出半年,便可有三十餘萬大軍,關羽等人雖是世之虎將,我等莫非便是酒囊飯袋不成?我若去攻他洛陽,自無把握,可他要想攻我兗州,哼,卻也休想得逞。”

“兄長說得對。有我等同心協力,他便傾巢來攻,我等也不懼。”

“孟德不必憂慮,你但憑下令,招募軍士便可,餘者交給我等兄弟。”

夏侯淵、曹仁等人也紛紛附和起來。

曹看著他們如此戰意高昂,也是大感安慰:“如今困境在前,大事臨頭,到底還是自家人靠得住些。”

不過他心裡這麼想,臉上反而有些不悅之色:“此時非是爾等逞匹夫之勇時。”

郭嘉看著曹的神色,稍做思量,說道:“夏侯等諸位將軍,神勇不凡,乃是主公之福也。諸將說得也有道理,據險而守,以我軍實力,還有於、樂、李等將軍並肩協力,我軍自然多有勝算。可是如此即便取勝,也要元氣大傷,到時周圍諸侯虎視眈眈,再借機來奪我兗、豫之地,必定再難抵擋。”

夏侯惇等人也明白過來,紛紛露出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