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反賊四起(2 / 2)

“怎麼回事?”接二連三傳來急報,劉赫也有些坐不住了。

荀彧接過奏報看過之後,回道:“揚州多處出現山越蠻兵,搶掠糧食和女子,放火燒毀房屋無數,新任刺史劉繇親領大軍追殺,奈何山越分散各地,遊蕩於群山之中,官兵出征,非但毫無所獲,反而揚州主簿都被賊兵襲殺,劉刺史懇請朝廷派兵征繳。”

劉赫皺眉道:“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些跳梁小醜,怎得好似商量好了一般,不約而同,一齊出動,不對勁……”

崔鈞提醒了一句:“此事與劉焉稱帝,會不會是同一批人慫恿所致?”

經他這一點,劉赫猛醒:“對啊,八成是如此沒錯了。他們無非是想借此吸引朝廷注意力,消耗我軍兵力和糧草。”

不過轉念一想,他再次苦惱起來:“泰山寇、山越、匈奴,這三處叛亂,都要重兵方能壓製,而且朝廷兵馬前往徐州和揚州平叛,路途不便,假若幕後之人從中作梗,隻怕要令我軍損失不小,此事倒難辦了。”

崔鈞也為難起來:“三處叛亂皆危及我大漢子民,尤其徐州和揚州兩位刺史,陶謙來洛陽朝賀,劉繇更是朝廷所任命,如果朝廷不出兵,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則其餘諸侯必然對朝廷心寒。所以無論我軍如何抉擇,對幕後之人,以及劉焉等輩都是大大有利。”

“嗯……”

劉赫半眯著眼睛,手指緩緩敲擊著麵前的禦案。

荀彧等人都知道,每次劉赫心中煩亂之時,便會如此。

徐州刺史府中,一個年輕文士模樣的男子,正一臉急切地對陶謙說著什麼。

“主公,給朝廷的求援信已然發出,陛下寬仁大義,不日定會有大軍前來鎮壓賊兵,主公何必急於一時呢?這兗州曹操的兵馬,隻怕來者不善,若放他進入徐州,隻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呐,請主公三思。”

此人神色看起來十分焦慮而緊迫,言辭亦是有幾分激動。

陶謙看了看他,也是歎了一口氣。

“哎,老夫深知朝廷天威,隻要陛下派兵前來,區區泰山寇,不足為慮。”

“那主公何以要同意曹操進兵之提議?”那文士不解道。

陶謙喟然道:“老夫也是無可奈何啊。即便陛下就近從冀州調派兵馬前來,穿過青州地界,來到我徐州境內,從洛陽傳令過去,再到整肅軍隊,發兵前來,最快也需半月有餘,乃至更久。而泰山寇劫掠琅琊成功之後,如今其四大賊寇頭領,已分彆率軍四麵出擊,若再不能及時出擊阻止他們,隻怕東海、城陽等地都要遭殃,此次豐收之糧食,儘要為賊寇所擄,如此……”

說到這裡,陶謙麵露不忍:“如此一來,我徐州百姓,失去了糧食,可要如何生活啊?老夫此心,元龍可能明白?”

那文士聞言,原本想說的話,也隻能咽了回去。

不過他依舊十分不甘,嘴唇動了動,最後還是再次開口:“府君大仁大義,對百姓如此愛護,實乃萬民之福,可是,屬下看這曹操,虎狼之人也,他一旦進入徐州,其禍患勢必更甚於泰山群寇。以屬下之見,不如去青州,請孔北海和劉玄德二公相助。尤其是那劉玄德,他這兩年在東萊郡整兵修武,也曾與泰山寇交戰,多有勝利,請他為援,比曹操強出十倍。”

陶謙卻搖頭道:“劉玄德三兄弟之威名,老夫素有所知,自然無有疑心。隻是東萊郡山賊、海寇,為禍不淺,如今方才平定些許,若請他三兄弟帶兵來此,勢必令東萊郡眾寇,卷土重來,則青州百姓,也要遭殃,老夫於心何忍?”

另一個素袍錦帶的青年站了出來:“府君,竺以為,陳登之言甚善。泰山寇雖然凶狠,然戰力卻是平平,隻是我徐州無有良將,故此難以敵對。劉玄德三兄弟,皆是大將之材,陛下也多有褒獎。屬下願親往東萊,請玄德公遣一將,帶兵前來相助,兵馬無需過多,再將我徐州之兵權,一並交托於他,縱然滅不得泰山寇,也足以自保一時,待朝廷大軍殺到,兩麵合圍,除賊易也。如此我徐州得保,又不至懈怠了東萊郡防務,豈不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