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暗流潛行(2 / 2)

之前定的是,凡戶中水田在二十畝以內者,田賦不變,為四十五稅一。在此之上者,田賦改為四十稅一,田畝達到六十畝,為三十五稅一,達到一百畝,為三十稅一,二百畝,為二十五稅一,四百畝,則為十五稅一。旱田每兩畝,折算為一畝水田。

照此標準,提升十倍,二百畝內,賦稅不變,要達到十五稅一,則需要擁有四千畝水田,這樣一來,隻有少數一流大族,才能達到,這樣的名門望族,即便在如今朝堂上的在場高官中,也不到三分之一。

王似乎還是不死心,正要開口時,劉赫卻歎了一口氣:“哎,國家紛亂,社稷蒙難,朕雖然有心建功,卻也不能苛責百姓太甚。自即起,宮中一切用度,減少三成,原定於明年建造朕之陵寢,亦暫緩而行。還有……”

他對龔三兒揮了揮手,龔三兒趨步上前,手中捧著一疊奏章。

劉赫指了指這些奏章道:“這些是國丈鳴柳鄉侯張銅,前將軍關羽,右將軍高順,鎮南將軍程良,左將軍張勇,鎮西將軍朱燁,征西將軍葉祥,潁川太守荀攸,涼州刺史崔鈞等人所呈送之奏章,皆表明尊奉新政之意。”

王這下臉色徹底黑了,連天子本人和皇親國戚尚且如此,他還能說什麼?

不等他發話,一直沒開口的荀彧,忽然站了出來。

“潁川荀氏,願遵新政。”

王一愣,扭頭看向荀彧,卻見崔琰也站了出來:“陛下朕聖德之君也。臣所在清河崔氏,願遵陛下新政。”

“好,二位卿,真國之棟梁,無雙之士。”劉赫撫掌大讚:“傳旨,加封荀彧為漢緬鄉侯,崔琰為宛永亭侯。”

“臣石韜,願遵新政。”

“臣孟建,願遵新政。”

“上黨趙氏,願遵新政。”

“範陽盧氏,也願遵新政。”

“安定皇甫氏,願遵新政。”

“潁川鐘氏,願遵新政。”

司空崔烈,看了看周圍的不少大臣,再抬頭看了看劉赫的臉色,咬了咬嘴唇,也說道:“博陵崔氏,願遵新政。”

王眼見大勢所趨,內心深處,輕歎一聲,也一同高呼:“太原王氏,尊奉新政,絕無二心。”

宮中書房,劉赫與荀彧、錢理、徐庶、孟建、石韜等人,齊聚一堂,歡樂無比。

“此次新政得以推廣,諸位功不可沒,朕在此謝過了。”

劉赫對眾人拱手行禮,眾人連忙起。

“陛下謬讚,臣等愧不敢當。”

“不錯,此次都是陛下謀劃得當,臣等不過依計而行,怎敢貪功?”

孟建說道:“陛下,今那司徒王,神色之中,多有不甘,隻恐還要生變。”

“公威言之有理。”石韜也附和著:“太原王氏,如今已是朝中士族領袖,連崔琰這等清高名士,也為其哄騙一時,何況旁人?陛下雖然儘得農、工、商三者民心,然士族之心,不可不收,伏望陛下察之。”

劉赫頷首道:“幾位卿所奏,朕亦知之。不過那些一心隻為私利,輕視國家之人,雖有經天緯地之才,朕所不取也。若有人如諸位卿一般,心係社稷,懷蒼生,自不會和王等人同流合汙,朕又有何慮?”

幾人麵麵相覷,一時也覺劉赫所言似乎有理,便不再多說什麼。

司徒府中,王麵色有些沉,在他下首的十幾個座位之上,滿滿當當,坐著諸多朝中大臣。

“司徒,如今新政推行,已是勢不可擋,我等如之奈何?”

“是啊,如此賦稅施行之後,我等家族,每年多繳之賦稅,少則數百石,多則數千石,乃至上萬石也是有的。”

“多繳納些錢糧,倒也無妨,隻是陛下重農商而輕士族,此舉實在動搖國本,不可不謹慎從之啊。”

聽著眾人的話,王目光之中,透出了幾分騭。

“陛下雖是明君,奈何自幼長於鄉野,此次新政,定是錢理等人蠱惑所致,可恨那潁川荀氏等大族,竟然一味奉迎天子,而不知規勸,當真是國家臣。”

“為今之計,不知司徒還有何良策?”

王捋著自己那已經有些灰白的胡須,忽然露出了一絲微笑,隻是這笑容,卻讓這些大臣不由得遍體生寒。

“聽說這幾個月來,各地一直流傳著不少關於朝廷輕賢慢士之謠言?”

眾人不知他為何問及此事,紛紛點頭:“不錯,確實如此。這些謠言越傳越廣,有說朝廷隻重商賈者,說陛下輕賢慢士者,還有說朝廷要加稅者。此番賦稅改製,也多半是由此而起。”

王目光之中,精芒一閃:“既如此,那便好辦了……”

,

,

,

,

,

,

,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夥伴!找不到書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