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滿臉不解:“父親,這幾年,你一直告病在家,連朝會也極少參與,使得那王允出儘風頭。如今外麵人人都說,太原王氏,已經成了天下士族領袖,汝南袁氏被滅,我弘農楊氏也已沒落,這……您怎麼就不急呢?”
楊彪翻了翻眼皮,說道:“急?為何要急?這士族領袖的位置,難道坐得很舒服麼?”
“這是自然。”楊修不假思索道。
“那太原王氏,本是並州一個不入流的家族,莫說與我楊氏相比,即便是比之潁川荀氏、鐘氏,範陽盧氏,也有所不如。可當下,王允當朝,王氏如日中天,不少家族紛紛前往依附,多少當今名士,地方官員,都成了他的門生,風頭一時無兩,在朝中也是一呼百應,怎會無用?”
楊彪聽著他一番極為慷慨的話,臉色忽然變得異常嚴肅起來。
“修兒,你今年也二十有一了,且馬上就要在司隸,甚至在洛陽,為朝廷效力,有一點,務必要牢牢記在心中。”
楊修見他如此鄭重其事,也坐直了身子:“孩兒但請父親指點。”
楊彪站起身來,推開了窗戶,看了看窗外的天色。
“有雲:日中而昃,月滿則虧,天地盈虛,與時消息。連這一方天地尚且如此,何況你我?為人處世也好,在朝為官也罷,務必牢記,風頭不可太過,更切忌得意忘形,否則必遭災禍。”
楊修陷入短暫的沉思,隨後說道:“父親的意思是……太原王氏如今便是風頭太過,招災惹禍,就在眼前了?”
楊彪重新關上窗戶,衝著自己兒子點了點頭:“本朝自光武帝以來,士族與皇權,共分天下。後世道變遷,外戚、宦官,紛紛造亂,又經兩次黨錮之禍,士族大受打擊,幾乎一蹶不振。尤其在董卓之後,天下士人,膽戰心驚,如履薄冰,幾無立身之地。”
“嗯,孩兒自小便聽父親和幾位叔父、老師多有提及,對此也是深惡痛絕。隻恨幾位先帝,聽信讒言,遠離賢士,才有諸多禍端。這才有的眾多家族,紛紛另擇明主,妄圖借此亂世,重塑綱紀。而父親等人,便選擇了當今天子。”
楊修對這些事情,也是如數家珍。
楊彪正色道:“不錯。當今天子,雖然看似對士族極為嚴苛,甚至於有些殘暴,屢次大肆誅殺士族不說,如今又專門針對我等加稅,然而陛下之聖明,乃數百年罕見之主。為父遍觀天下英雄,日後成就大業,一統四海者,非陛下莫屬,此乃大勢所趨,我等唯有順應天命,方能保全家族榮耀。若是因眼前些許蠅頭小利,逆天而行,必是粉身碎骨,被抄家滅族不說,隻怕還要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千古的罵名。”
楊修聽得入神,不自覺地頻頻頷首:“孩兒記得,聖人有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那王司徒,隻怕便是如此之人了吧?”
楊彪看了他一眼,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了一句:“家族興衰榮辱,不在眼前,而在長遠。而立身長遠之道,在於忠於其事,而非忠於其人。我楊氏如今所忠者,非陛下一人而已,乃是忠於平定四方,再造盛世之目標。為此事而勞動奔波,則無論何人掌權,我等進可以輔弼明君,建功立業,退可以謙守田園,保全家聲。”
楊修臉色大亮,恍如茅塞頓開:“父親一言,孩兒如醍醐灌頂也。不過……”
“不過什麼?”楊彪問道。
“嘿嘿……”楊修咧嘴一笑:“不過孩兒此次被調回洛陽,如今想來,背後父親當沒少出力吧?否則陛下怎會想起我一個區區外放不足半年的小吏呢?父親想必是要孩兒在陛下麵前,多多露麵,一旦王氏遭殃,牽連甚廣,朝局必然動蕩,陛下定會多多提拔新人,執掌中樞,那才是我楊氏蟄伏多年之後,再次出手之良機了吧……”
“胡說八道。”楊彪臉色一沉,嗬斥了一句:“你平日多讀些聖人之書,休要在此賣弄口舌。陛下可不喜歡臣子依仗這等小聰明在聖駕麵前賣嘴。”
“是是是,孩兒這就回去讀書。”
楊修一臉得意,退出了書房。
徐州,東海郡,郯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