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王允密謀(2 / 2)

“哦?是麼?”楊彪頗有深意地一笑。

王允不等他發問,便反問了一句:“太尉近年來極少出府走動,如今陛下在塔內祝禱天地,不在宮內,不知忽然入宮,所為何事?”

楊彪似乎早就料到他會問這個,捋著胡須,說道:“啊,倒也無甚要緊事。隻是陛下在入塔之前,曾經和老臣提起過這太學之事。他說雖然今年又在長安、晉陽、鄴城、涿縣興辦四所官學,然所能容納之學子,總共不過六七萬之數,便已是極限。眼下朝廷治理各地,有人口兩千五六百萬,適齡學子不下數百萬之多,太學和官學,終究還是杯水車薪。”

王允一聽,心中一動,忙問道:“那陛下聖意如何?”

“陛下有意將官學開辦到各郡,乃至各縣之中,隻是此事若要辦成,須耗費錢財不知幾千萬萬之巨,還要良師不下萬人,數年之間,幾無可能辦成。老夫思來想去,稍有所得,特地入宮,想與尚書令和司隸校尉,商議一二。”

“哦?”王允的身子,不由自主地朝著楊彪身邊靠近了幾分。

“不知太尉有何良策,以助陛下成就如此豐功偉業?”

楊彪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一揚:“你我身為士族豪門一員,自然也當為士族所計。太學官學興辦,雖然對我族子弟求學、出仕,多有便利,那紙質書籍之精美,更是令人難以拒絕,然如此一來,尋常百姓,乃至販夫走卒之子,便可與我士族子弟,同窗就學,同朝為官,實在有些不成體統。隻是此乃陛下大力推行,大勢所趨,我等臣子,隻能順勢而為。不過麼……”

他話說到這裡,忽然停了下來王允有些著急起來:“不過什麼?楊太尉莫要賣關子了,快快說來。”

楊彪這才繼續說下去:“不過麼,朝廷既然無力招收天下學子,那也就意味著,普天之下,超過九成的適齡學子,依然要另尋求學之處。雖說許多小民百姓,尚未意識到要讓子女求學,可這終究是早晚之事,何況即便眼下,太學和四處官學,前來應召卻落榜,無緣就讀者,便已超十萬之數,這些人學業何處成就,又如何能走上仕途,王司徒是聰明人,還需要老夫多言麼?”

王允聽了,雙眼直放光芒:“太尉的意思是,將這些人都招攬到麾下,悉心培養,日後便可成為我等家族的門生,從而鞏固家族在朝中的地位?”

“嗬嗬,司徒大人心中既然清楚,又何必多問呢?我等家族,在大漢朝堂上,屹立百年不倒,所依仗的,無非兩者罷了。一是在士林、文壇中之聲望,二便是族內門生繁多,遍布朝野內外,一呼百應。眼下這大好機會,即可幫朝廷解決難題,更有利於家族,何樂而不為?”

王允連連拍手:“妙,真是妙極,太尉不愧是士族領袖,名不虛傳,老夫佩服,佩服啊。”

“好了,老夫還要入宮去見尚書令和司隸校尉,就不多打擾了,司徒自便。”

楊彪說完,拱手拜彆,轉身走入了宮門。

王允看著他的背影,眼中精芒閃爍:“老東西,在我麵前炫耀這天大的功勞。哼哼,這功勞我雖然沾不上了,不過麼,論及興辦學院,搶奪天下士子之心,我太原王氏,卻未必會落後於你弘農楊氏……”

當天夜裡,王允書房之中,群臣齊聚,不少人都是義憤填膺。

“司徒,那滿寵著實可恨,微末小吏,竟敢如此膽大妄為,您無論如何,也要為那些冤屈的臣工們,出一口惡氣啊。”

“是啊,縱然那些人稍有過錯,卻也罪不至死啊。那滿寵一心要將他們定下死罪,故意趁陛下入塔祝禱時,混淆視聽,誇大其詞,害了這四十餘家族,上下幾千口人的性命,我大漢向以忠孝仁義治天下,豈容這等惡吏橫行無忌?”

“我等願聯名上書,彈劾滿寵,還請司徒做主。”

“請司徒做主。”

王允看著這些人,卻是嗤笑一聲:“不知死活的東西,你等想要步他們後塵,便隻管上奏去吧,可彆拉老夫下水。”

“這……”大臣們麵麵相覷,一臉莫名:“司徒,這是何意?”

王允不無譏諷地說道:“你們也都是飽學之士,莫非就沒看出,那滿寵此番作為,分明是得了陛下授意,陛下事後對他如此嘉許,足以表明天子之態度。這田賦改製一事,也是板上釘釘——明擺著了,偏偏有人要自己往槍口上撞,還做得如此明目張膽,毫不避諱,簡直愚蠢到家,便是死了也是活該。”

他這一番話,頗有些怨恨他們不爭氣的意味,眾臣聽了,都麵露羞愧之色。

“司徒教訓的是,是下官等失察了。”

“話雖如此說,隻是……隻是那滿寵如此猖狂,而陛下又分明又提拔他繼任廷尉之意,一旦此人上任,如何還能有我等的活路?總該想個對策才是。”

“對策?你們要什麼對策?陛下寵信此人,我等難道要與陛下為敵麼?”

王允掃視了他們一眼。

一些大臣卻是不以為然:“與陛下為敵自然不敢,隻是陛下也未必事事都是對的,我等……”

“住口!”王允厲聲嗬斥,打斷了他的話。

“身為臣子,豈能說出如此無父無君之言?”

“下官知錯,下官知錯了……”那名大臣急忙賠罪。

王允臉色稍稍緩和:“非是老夫不肯為那四十多家族做主,他們中不少人,與我太原王氏,也曾有過姻親關係,隻是今時不同往日了。以往我等可以聯手,忤逆陛下聖意,可如今卻是不行。”

大臣們疑惑道:“為何不行?”

王允瞪了他們一眼:“蠢!你們莫非不想做那紙質書的生意了?”

眾人頓時醒悟過來:“不錯不錯,險些將此事忘了。”

“上次彈劾程良將軍坑殺降卒一事,陛下已經有些不悅,好在司徒給我等使眼色,命我等及時止口,才沒有招來陛下怒火,此番若為這些家族,觸怒陛下,隻怕這書,我等也是拿不到了。”

這一年多以來,他們一直壟斷了紙質書籍的生意,市麵上除了他們之外,再沒有第二家商戶能夠做這等買賣,他們如何能夠舍得讓這一本萬利之事被劉赫收回?

王允說道:“那些人自己辦事不力,被人抓住了把柄,死不足惜。我等要做之事,比這可重要百倍。”

眾人一聽,都來了興趣,伸長了脖子問道:“究竟何事,竟讓司徒都如此重視?”

王允卻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反問了他們一句:“自太學創辦以後,諸位自己也好,家族也罷,聲望地位,可有變化?”

被他一問,眾人都露出了幾分慚愧的神色。

“這個麼……”

王允一看他們的神態,便知道了答案,他冷笑一聲:“如今便有一個大好良機,能將我等家族,重振聲威,再次恢複往昔那門生故吏遍天下之局麵,你們說,是不是比那四十幾個家族之事,重要百倍?”

“什麼?此話當真?”眾人連忙追問。

“哼哼,老夫豈會誆騙你等?”王允瞥了他們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