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 懾服西域(2 / 2)

劉赫看著使團,在其中掃視了幾眼,想找出方才說話之人,不過對方明顯是有意躲避,讓他根本找不出頭緒,無奈也隻能作罷。

“嗬嗬,區區高句麗、烏桓等輩,烏合之眾,不值一提。我二弟關雲長,乃當世一流猛將,對付這等宵小之輩,何須他親往?我國良將極多,何止千人?任何一人為將,都足以破敵。”

難鐸赫笑了笑:“陛下天威,外臣等也多有聽聞,非是外臣不信,隻是空話大話,說起來容易,真要辦到,隻怕是……”

“怎麼?你懷疑朕在以大言欺人?”

“外臣不敢,隻是……”

就在此時,外麵傳來一聲呼喝:“捷報……八百裡捷報……”

劉赫一聽這個聲音,嘴角頓時微微上揚:“有前線捷報傳回,速速請來。”

很快的,在禦林軍的護衛下,一名士兵雙手將一卷布帛,舉過頭頂,快步跑了過來,跪倒在劉赫麵前。

“啟稟陛下、太後,幽州大捷。馬超將軍知道今日是太後壽誕,他未能及時趕回,向太後祝壽,特以此捷報為賀禮,祝願太後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徐氏喜笑顏開:“馬將軍真忠勇之士,他能為國儘忠,為朝廷出力,便是最好的賀禮了。”

而眾多西域使節,這時麵麵相覷,他們自然也知道幽州是在大漢的哪個地方,也清楚幽州的戰事,是大漢與何人交手,一聽到如今是幽州傳來捷報,這不得不讓他們浮想聯翩了。

劉赫一副歡喜模樣:“好,孟起果然不負朕望,快將捷報念來,好讓太後,與眾位臣工知曉。”

“小人遵命。”那士兵當即展開捷報,念了起來。

“臣鎮北將軍馬超,遙拜陛下於遼東:臣與諸將,攜遼東、北平太守,並鮮卑單於,先破叛賊軻比能於草原,後敗高句麗、烏桓聯軍於北平,敵軍人人喪膽,個個氣寒,我軍趁勝而進,席卷遼東,殺賊寇、斬敵酋,三日之內,連追七百餘裡,終取高句麗國主首級,與其國王印璽,獻於陛下玉階之前。”

這捷報一念,四座皆驚。

“高句麗敗了?”

“聽這意思……軻比能,還有高句麗的那位國王,都……都被斬了?”

“祖宗庇佑,祖宗庇佑啊,有此一戰,大漢北境,從此徹底安定。”

眾臣個個歡心不已,激動難耐。

而那些西域使節,則愈發詫異起來,這剛剛說到幽州戰局一事,捷報就忽然傳來了,這讓他們有些心中起疑。

“哈哈哈……兀那番奴,你還有何話可講?”程良隻覺得自己萬分痛快。

難鐸赫嘴角抽了抽,說道:“並非外臣膽敢懷疑陛下,隻是……隻是這捷報是真是假,外臣實在難以辨彆。”

“你這雜碎……”程良勃然大怒,揮舞鐵拳,就想要衝上去揍他一頓。

劉赫當即喝止:“三弟,退下。”

隨後,他對難鐸赫說道:“諸位想來也並不認識高句麗國王長相如何,要你等辨彆,確實不易。不過,這高句麗國王金印,幾位想必是認得出來吧?”

難鐸赫當即點起了頭:“我等各國雖與高句麗向無往來,不過這國王印綬,自然分辨得出。而且高句麗國王印璽,也曾有人留下畫像,在書中也有對其描述之處,外臣若是見到,可以認出。”

“如此便好。”劉赫轉頭看向那士兵:“你且將俘獲的高句麗國王金印,交給這位使節過目。”

那士兵不敢怠慢,立刻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恭恭敬敬走到難鐸赫麵前,雙手遞給了他。

難鐸赫將信將疑地接了過來,打開布包,又打開了裡麵的一個錦盒,果然有一顆拳頭大小的金印。

“這……這是……”

難鐸赫有些激動,雙手也有些顫抖地捧起了金印,上下左右,仔仔細細地反複查看起來。

看了許久之後,難鐸赫的雙眼漸漸瞪得老大,嘴唇也跟著一起微微顫抖起來。

後麵的其他使節有些不耐煩了,催促道:“難鐸赫,到底看出真假沒有?”

難鐸赫使勁點了點頭:“錯不了,絕對錯不了,這金印,與我曾經看過的記載,還有圖畫,一模一樣,沒有半點區彆,肯定就是高句麗國王的金印無疑。”

“嘩……”眾多使節瞬間驚呆。

“這……這也可能是貴國自己刻的,大漢的書法、雕刻等技藝,天下無雙,雕刻一顆金印,不在話下。”

其中一名使節還在嘴硬強辯。

荀彧站出來說道:“你身為一國使節,豈能如此無的放矢,胡亂猜測?諸位使節駕臨我國,我等事前怎會得知諸位會挑起今日這些事端,來對幽州諸將之用,妄加質疑,從而提前造好這假印璽來蒙騙你等?”

“這……”那使節對此也無法反駁,隻得悻悻退下。

“錯不了,錯不了的。”難鐸赫一個勁說道:“據書中記載,高句麗國王的這枚金印,一看就不是新造就的,我難鐸赫在烏孫國,也算是對這些金銀玉器多有造詣,此物是真是假,我絕然不會看錯。”

說完之後,他忽然臉色一變,“噗通”一聲跪了下來,雙手將金印舉過頭頂。

“外臣一時狂悖,冒犯大漢皇帝陛下,實在是罪該萬死,陛下若要治罪,請治外臣一人之罪,放過其餘使節,放過我烏孫國。”

劉赫見狀,眉毛一挑,他知道西域並不流行這跪拜之禮,難鐸赫能夠對自己下跪認罪,便代表他是真的臣服了,所以才用大漢禮節來賠罪。

他麵色不改,右手向前虛扶一把:“貴使多慮了。諸位不遠千裡來此,所為何事,朕自知之。西域各國,國力弱小,四周強敵環伺,頻頻滋擾,諸國自然一心要求得一方庇佑,既然要求庇佑,難免要對該國實力,加以印證,何況朕看你一片忠義之心,殊為可嘉,朕豈有怪罪之禮?”

“多謝皇帝陛下,陛下神威,可比昆侖天山一般高遠深厚,外臣對大漢國之強盛實力,再無半分疑慮,從今往後,我烏孫國,願唯大漢馬首是瞻,年年進貢,歲歲入朝,如若違背,請叫昆侖大神將我烏孫國壓在雪山之底,哪怕千年萬年,也不得脫困。”

“我等也願臣服,從此為大漢藩屬,絕不叛離。”

所有使節,紛紛下跪,齊聲呼喊。

劉赫微微一笑,心中暗道一句:“成了。”

不過興奮歸興奮,他還是將這股激動之情暫時壓製,說道:“諸位既然有此誠意,我大漢也絕無將往日故友,拒之門外之理。諸位且在洛陽寬住幾日,朕會命專人,帶各位在城中各處遊玩,隨後,由尚書令荀彧,起草國書,與諸位簽訂。一月之後,朕派出國使,攜帶商隊還有朕的禮物,與諸位一同回往西域,麵見各國國主。”

使節們大喜過望,他們這次來到大漢,目的無非是兩個。一是為了探明大漢實力,如果確實值得托付,便尋求大漢的庇護。第二,自然就是要與大漢通商往來,畢竟那條維持了上百年的絲綢之路,連接了大漢和羅馬,西域各國位居其中,實在是獲利太豐。

如今兩個目的全部達到,這些使節都可以預想到,自己回國以後,會得到怎樣的讚譽和賞賜了。

“多謝大漢皇帝陛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