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又稱碣石,是華夏曆史上名山之一。
秦始皇、漢武帝、魏武帝、唐太宗等七代帝王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堪稱華夏帝王必遊之神山。
碣石山還是後世佛、道、儒三教聖地,遺址遺跡眾多,當然這個時代佛教隻是剛剛傳入華夏,道教也隻是剛剛開始興起,碣石山上還沒有這些聖地。
碣石山為燕山山脈伸向渤海的餘脈,因為瀕臨渤海,成為古代帝王將相登山觀海的首選。
碣石山並不高,海拔近七百米,主峰仙台頂,又名漢武台,就是因為漢武帝曾經登臨此處開展求仙活動而得名。
兩個時辰後,劉辯與嶽飛等人登臨仙台頂,向東眺望渤海,煙波浩渺,海天一色,頗有一種身在仙境的錯覺。
劉辯望著這樣的美景,突然豪情萬丈,詩情大發,想起了曹操那首名垂千古的觀滄海。
此詩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大漢河山的雄偉壯麗,以及自己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和海納百川,唯才是舉的博大胸懷。
正當劉辯想要“借用”曹操這首觀滄海人前顯聖時,突然想起嶽飛就在身旁,而且知道這首詩的原作者,不由得頗感尷尬,想了想後,還是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瞬間沒有了興致。
嶽飛見到劉辯的神色變幻,不由得想到了什麼,輕笑道:“當年曹孟德北征烏桓後,路過碣石山,在此作下了千古名篇觀滄海。
史侯今日來到此處,難道沒有什麼想對天地山川禱告的?”
劉辯目光深遠的說道:“我自問文學才情遠遠不如曹孟德,自然無法做出觀滄海那樣的千古名篇。但是我還是要借用張載的四句真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想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世界,人人都能吃得飽飯,人人都能住得起房,每個人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哈哈,史侯不是說過後世那位先賢提出的知行合一嗎?什麼事情往往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
如果史侯真能建立這樣的王朝,那這四句話自然會打上史侯的烙印,我相信在另外一個世界,橫渠先生張載也願意將這樣的虛名拱手相讓。”嶽飛神情突然變得莊嚴肅穆起來。
正在此時,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好一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史侯有這樣的願景,我等自當奮力輔佐史侯建立這樣的王朝,以待流芳百世。”
劉辯定睛看去,原來是趙雲、田疇等人也跟了上來,說話的正是田疇。
看來是劉辯那句話過於振聾發聵,連田疇都顧不得禮儀尊卑,情不自禁的高聲喧嘩。
“當年秦始皇與漢武帝皆在這裡刻石記功,史侯難道沒有這樣的想法?”趙雲抱拳一禮的問道。
“當年始皇帝和武帝之所以有這樣的豪情,乃是他們已經統一天下,如今大漢四分五裂,甚至連幽州都沒有完成統一,我自然沒有這樣的興致。
他日如果平定天下,建立一個我心中的理想之國,或許故地重遊之時,也會如此吧!”劉辯不置可否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