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郡的治所陽樂縣距離徒河縣並不遠,隻需向南到達小淩河後,順流向東,即可抵達徒河縣。
霍去病自告奮勇的申請此次突襲昌黎縣之戰。
此戰最關鍵的是行軍速度,趁昌黎縣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襲對方。
因為遼東屬國的徒河縣是遼西進入遼東的路口,在徒河縣沒有被攻破之前,昌黎縣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而論騎兵的速度,霍去病麾下的騎兵團則是在整個幽州首屈一指,即使嶽飛麾下的騎兵團都要稍遜一籌。
嶽飛也沒有爭功,而是大義凜然的說道:“突襲昌黎縣,霍二哥是當仁不讓的主帥人選。”
當日午時,霍去病率本部一萬騎兵向徒河縣行進。
到達徒河縣後,烏延和竹康安大開城門,並親自出城投降。
霍去病留下副將鮮於輔統軍三千暫時鎮守徒河縣後,帶領剩下七千騎兵向北而去,突襲了毫無防備的昌黎縣。
沒有任何的懸念,當在自己府上暢飲的峭王蘇仆延得知幽州軍已經進入昌黎縣城後,大驚失色,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丟下酒杯與身邊的美人,失魂落魄的走出自己的府邸,帶領身邊的親衛來到霍去病的軍前投降。
霍去病並沒有為難對方,準其投降,派人將對方送到遼西郡的陽樂縣,聽候史侯的發落,自己則開始整頓昌黎縣。
此時尚在陽樂縣的劉辯、嶽飛等人卻得到了京城政變的消息。
陽樂縣,縣長府內。
劉和忙於整頓投降後的陽樂縣事宜,此時隻有劉辯與嶽飛二人。
“真是讓人大感意外啊,沒想到曆史上一直飽受權臣欺辱的漢獻帝,居然能反戈一擊,推翻了權臣董卓的暴政,讓我始料未及!”嶽飛看著手中從中原傳來的緊急情報,眉開眼笑的說道。
董卓這樣的殘暴分子失去執政中央的機會,無論對於大漢還是天下蒼生都是絕對的大好事,除了董卓麾下的集團,幾乎所有的人都拍手稱快。
“協弟自幼聰穎無雙,年少繼位,曆經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權臣把持朝政,仍然為了光複大漢在努力。
世人往往喜歡以成敗論英雄,漢獻帝作為大漢最後一位皇帝,最終隻能妥協禪位,成為亡國之君,在許多後人眼中是無能昏庸之君的代表。
然而當你走進漢獻帝的一生,才會發現,其他他是一位睿智的皇帝,能在董卓、李榷、郭汜這樣殘暴的掌權者把持朝政之下安然無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表現。
能在曹孟德這位整個三國時期,可以說綜合能力第一的梟雄挾持下,數次的反抗,仍然把他搞得焦頭爛額,難道不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大漢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很多。
其一,廢刺史立州牧,導致地方勢力大興,中央失去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