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徐州之敗後,北上投靠袁紹,在家鄉的趙雲得到消息,親自來到鄴城拜見劉備。
之後跟隨劉備轉戰千裡,戰功卓著,以忠勇聞名天下,與關羽、張飛並稱“燕南三士”,成為民間口口相傳的“五虎上將”之一。
夏侯蘭一直留在家鄉,後來因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於是像中原大多數士族一樣,選擇投靠對方。
因為複姓夏侯,又對軍法非常了解,被夏侯惇所重視,成為對方麾下的親信。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表企圖趁曹操北上攻擊袁尚的契機,襲取許都,乃派遣駐紮新野的劉備領軍出擊。
劉備於是率領自己本部人馬開始北伐,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葉縣,也就是他老祖光武帝劉秀血戰的昆陽戰場。
已接近許昌,嚴重威脅中原安全。曹操當時尚在北方脫不了身,立刻任命時任河南尹的夏侯惇都督於禁、李典兩人的部隊前去救援。
夏侯蘭自然跟隨夏侯惇一起南下抵禦劉備。
博望坡一戰,李典曾經勸告道:“敵人無故撤退,很可能有埋伏。況且南邊的道路狹窄,草木又濃密,如果敵人在林中放火,我們軍隊必敗。”
夏侯惇不聽李典之言,反而以對方擾亂軍心為由,讓他留守大營,自與於禁率軍追擊劉備。
大軍行至狹窄的林間山道時,劉備伏兵儘出,夏侯惇、於禁首尾不能相顧,甚至無法組織大軍突圍。
危急時刻,早有預料的李典率領本部人馬而來,加上於禁麾下的泰山軍皆是精銳,終於突圍而出。
劉備見到敵軍雖然敗了,但是仍然勢大,又有於禁、李典的本部精銳,劉表又沒有增兵,於是果斷選擇了退軍。
而夏侯惇本部由於衝在最前麵,不但損失慘重,他麾下極為倚仗的將領夏侯蘭被對方大將趙雲生擒。
得勝後的劉備開了慶功宴,趙雲趁機向劉備說情,請求寬恕夏侯蘭,並稱對方擅長法律,可以擔任軍正一職。
劉備欣然同意,夏侯蘭從此開始跟隨劉備。
趙雲與夏侯蘭這對自少年時代開始的摯友,終於能為同一位主公效力。
軍正的主要職責是掌管軍事刑法,也是華夏最早的專職軍事法官。
而趙雲與夏侯蘭他們這一個圈子,除了他們兩人外,還有他們兩位各自的兄長趙風與夏侯博。
原本曆史中的夏侯博很早就跟隨了劉備,在得知自己弟弟夏侯蘭投靠曹操後,勃然大怒,寫下家書,以“漢賊不兩立”與弟弟夏侯蘭斷絕關係。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突然對徐州的劉備發起進攻,劉備不敵後,帶領數十騎北投袁紹,張飛率殘部逃進深山,關羽為了保護兩位嫂嫂,提出了“降漢不降曹”的條件後,暫時歸順曹操,夏侯博誓死不降被殺。
…………
“賢弟,你果然來了,這兩年為兄不在,苦了你了。”夏侯博似乎早已經預料到自己的親弟弟會來,眼神古井無波。
“大哥,這兩年你到底去哪裡了?”夏侯蘭立刻衝過來抱住夏侯博,雙眼微紅的說道。
“自然是去為父親報仇,可惜技不如人,功虧一簣。”夏侯博仰天長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