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眾人分列而坐。
此刻名義上的青州之主陶琮自然是坐在上首。
緊接著便是支持陶琮作戰的三大郡守:
唐周、沈鑄、龔開疆。
有意思的是,三人中論資曆、論與陶琮的親密程度,沈鑄是當仁不讓的位列第一。
可現在,沈鑄卻位於唐周後方,
讓資曆最淺,與陶琮最為疏遠的唐周坐到了緊挨著陶琮的第二人位置。
沒辦法,誰讓唐周的兵猛啊!
陶琮之所以能反敗為勝,不全靠唐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嗎,
這時候要是不給唐周麵子,未免也太不懂事。
除了三大郡守之外,接下來便是一路跟隨陶琮的眾多文臣武將。
這些人被蔡氏不喜,原本被排擠出青州決策層之外,隻能無奈投了陶琮,
卻沒想到時來運轉,陶琮竟然坐上了青州之主的位置,
所以這些人此刻也是紛紛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意。
有意思的是,原本投向了陶闊一方的南陵郡守陳倉與河邑郡守馬艾也在!
這倆人與吳錦、梁濤一樣,之前也是調集大軍彙入蔡崇麾下與陶琮作戰,
但在汝陽一戰中,倆人見機的快,早早的就一溜煙跑回了自己的領地。
在陶琮宣布進軍青州之際,
這倆人立馬通告全州,說自己棄暗投明,要反正於陶琮。
在陶琮抵達青州後,這倆人又是早早的就趕來青州恭候,姿態做的是相當之低。
看到兩人恭順的樣子,陶琮感覺不好逼得太過,
同時青州剛經曆一場內戰,實力消耗過甚,
陶琮也不想再起爭端,隻願儘快平複紛爭,所以在兩人的不斷討饒下便接納了兩人。
雖然接納,可也有代價。
兩人分彆從自己管轄的郡內劃出了三分之一的土地並到青州,由青州刺史府直管,
同時,這兩人還要將嫡長子送入青州城內,名義上是作為陶琮的秘書官,但實際上就是送子為質。
這兩人一一捏著鼻子認了。
畢竟選錯了陣營付出代價也算應有之義,總比那梁濤丟了性命,或者那吳錦變成喪家之犬要好。
眼看眾人坐定,陶琮也是欣喜異常。
不枉一番出生入死,如今方才有大權在握之感!
“諸位!如今青州之爭塵埃落定,青州之主終究是歸於正朔!讓我們一起為刺史大人賀!”
沈鑄領頭,眾人紛紛響應施禮:“恭賀刺史大人!”
陶琮笑得那嘴都快咧到耳根了。
“盛蒙諸位不棄,青州刺史府重建,各項事務理應再上正軌!”
“如今州中彆駕、各司曹屬職位多有空缺!懷寧、綏平更需任命新郡守,不知諸位是何意見呐?”
聽了陶琮的話,大家紛紛坐直身子,全神貫注起來。
戲肉終於來了!
這是要戰後排排坐,分果果了!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磨拳擦掌都準備使出渾身解數為自己爭奪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