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九年九月初一,南京城。
庚戌之禍結束了,韓士英、王學夔、歐陽必進踏上了北上北京任職的征程,南京百官齊聚城外相送。
“老夫走後,戶部的差事,要伯興你來操心了。”
“請部堂放心,屬下一定竭心儘力。”
無論朝廷讓誰來做戶部尚書重要嗎?
重要的是現在所有人都認可陸遠,這就夠了。
誰來做南京戶部尚書,對陸遠來說都隻是一個泥胎雕塑而已。
官場就像是賓館,離開一夥客人就會入住新的客人。
韓士英三人走了,接任的鄭曉三人到了。
晉升陸遠為南京戶部左侍郎的聖旨也到了。
當晚的接風宴被安排在了一處名為望海樓的酒樓,這是陸家的產業。
幾十名南京四品以上官員守在酒樓外麵,看到鄭曉三人走出馬車,便紛紛上前迎接,寒暄客套的好話接連不斷,讓三人臉上樂開了花。
花團錦簇、一派祥和啊。
“陸堂官來了!”
此時此刻又是一輛馬車停下,一身錦繡便服的陸遠走出了馬車。
原本圍著鄭曉三人的數十名官員瞬間改弦易張,一窩蜂圍到陸遠身邊。
“陸堂官安好啊。”
“陸堂官今天的氣色真好。”
“給陸堂官道喜。”
“陸堂官,老夫犬子三日後大婚,還請陸堂官賞臉,蒞臨寒舍吃一頓薄酒。”
看到陸遠如此受歡迎,鄭曉三人的臉色都不甚好看。
“嗬,看來這陸遠,比張潤公您更像是戶部尚書啊。”
張潤的臉色當然不好看,聞聽此話冷哼一聲,揮袖。
這一番陸遠當然是看在眼裡,因此擠開圍攏自己的人群來到鄭曉三人麵前,作揖。
“下官陸遠,見過鄭部堂、張部堂還有孫撫台安好。”
三人也都露出笑容作揖還禮。
“陸堂官安好。”
陸遠如數家珍一般說道:“當年學生在翰林院讀書的時候,鄭部堂您就是翰林學士,是下官的師長,下官對鄭部堂已是敬仰多年,不曾想竟有今日之幸,可與部堂同在南京替朝廷效力,日後還望鄭部堂能對下官多多教誨。”
“哦,老夫想起來了。”鄭曉恍然大悟般,哈哈一笑:“對對對,陸遠陸伯興,嘉靖二十三年二甲進士,在翰林院儲養三年,看老夫這腦子,真是人老了不中用。”
陸遠言道:“那時候下官才疏學淺,眾多同學都比下官出色,不被老師所注意也隻能怪下官自己太過平庸。”
“不能那麼說。”鄭曉滿臉熱情,顧左右言道:“大家有所不知,如今咱們這位陸伯興,可是嘉靖二十三年這一科中,最成器的,皇上更是當著文武百官誇伯興是我大明朝的棟梁之才。”
“是啊是啊,陸堂官確實是忠賢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