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後開窗
“考製自一月一考改為一年一考,寬泛時限。”
“量化考成的標準,以分數計。”
“完成加一分,完不成則扣一分,縣一級府內評比,府一級省內評比,省一級有吏部和都察院進行評比,南直隸各府由都察院會同吏部評比。”
“其次考法略作修改,所有交、待、受辦事項辦結與否隻占考功的一半,另一半則為當年本地官稅民生的增長。”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這一年內,南京直接交辦南直隸各府五十件事,應天府完成了四十件,蘇州府完成了三十件,那麼應天府計三十分,蘇州僅計十分。
這一項的滿分是五十分,按照的一半的比例,那麼另一項官稅民生的增長滿分也是五十分。”
“如南直隸轄下共十四府,官稅民生增長率第一的府計五十分,第二名減三分得四十七分,以此類推,到了最後一名就隻有十一分。”
“兩項分數相加後,排名第一的府,主官擢升兩級,第二名擢升一級,第三名到第六名,記一功,累獲兩功者擢升一級,第七名到第十名考評為過,累獲兩過者降級,第十一名至第十三名記劣,直接降兩級,最後一名罷免一切官職,不再起複。”
量化考核標準是績效考核基礎,陸遠將官稅民生的占比提到一半,降低了單純隻依靠考成法檢驗官員的標準。
當然,如果說一個官員治下經濟民生發展的很好,拿了全省第一得了五十分,可交辦事項一件沒做,很有可能扣幾十分,兩項相加還是零分,那就是倒數第一。
簡單來說,經濟要抓的同時,上級指辦事項也得做。
不過陸遠將考法從一月一考變成一年一考,緊迫感便沒有張居正那般嚴苛,官員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先緊著經濟發展,然後再去慢慢處理上級交辦事項。
如此來看,陸遠的安排就很有針對性。
一切先以當地的經濟發展為主。
說完了新法的考核標準後,陸遠暫不急著講話,由著下麵這些個知府知縣先溝通,等了兩刻鐘後才壓下議論聲,繼續向下說。
“國稅收入每年各縣的戶房報入府,府一級戶曹報入省,省一級戶司報入戶部,南直隸各府直接報戶部,增長標準基於前一年的基數,若不增反減,則直接為零分。
各位都聽明白了嗎。”
大白話有什麼聽不懂的。
朱臻突然就明白過來,今日這堂會為什麼會有商人參加了。
南京如今有銀行,銀行可以幫助官府征收商稅,那麼各府乃至各縣便可以學習,哪怕不開銀行,也可以讓戶曹衙門專門成立一個類似於銀行收稅的部門,這樣一來,財政收入就能增加一塊。
想要經濟快速發展,就必須要增加商戶的生產量,增加商品的銷量。
一句話,要讓經濟活起來,讓錢滾起來。
對應著的便是讓百姓富起來。
一個縣大地主占一多半,七成百姓是佃戶,那這個縣永遠不可能富裕。
因為老百姓的錢都滾進了地主的腰包裡,地主有錢,他就算去經商,去辦廠,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誰?
賣不出商品,朝廷就收不到商稅,地主也無法轉型成為商人,賺不到錢也就懶得再去興辦產業,隻守著田地過日子,積極性就會下降。
久而久之,這個縣或這個府隻會越來越窮,經濟更是一潭死水。
經濟發展不起來,考評的時候排名就會低,低了就會被降級甚至直接罷官。
末位淘汰製,簡直是要人命。
想到這,朱臻看向身旁的李崇,一時間有些幸災樂禍。
這李崇背後站著的可是徐階那位大佛,徐家是鬆江最大的地主,這種事在南京官員圈子裡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十幾萬畝攥在徐家手裡,去年借著倭亂又霸占了不少,以後鬆江拿什麼發展?
除了徐家和那些依附徐家的小地主外,剩下的全都是貧農,這樣的府,絲毫發展潛力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