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海航與陸航之間的矛盾,加上雙方所針對的作戰目標的不同,帝國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完全發展出了兩種風格不同的軍用航空裝備體係。
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發展不僅受到海軍內部傳統勢力的阻撓,而且還受到了目前嚴峻的經濟形勢的限製。帝國海軍技術委員會目前正在進行新型航空母艦的設計論證,這當然不包括正在進行試驗的這兩艘改裝航母。
這艘“改裝航空訓練艦”另外一個重要的實踐就是驗證一種“外飄式飛行甲板”。也就是說,為了儘可能力擴大飛行甲板的麵積,上層飛行甲板要延伸到艦體之外,這對於裝載更多的艦載機,提高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是有益的。
這是陳世英中將對於航空母艦的使用實踐中已經得出結論。
航空母艦裝載飛機的數量對於作戰能力的提升是呈機體倍數增加的,也就是說增加一倍的艦載機數量,那麼它的作戰能力能夠提高3到4倍。而且航空母艦必需配備能夠保護自己和掩護轟炸機編隊的戰鬥機編隊,另外還需要配備偵察機和魚雷機,這樣的話,一艘航空母艦要想具備完整的作戰能力,就必須至少配備一個戰鬥機中隊、一個轟炸機中隊和一個魚雷機中隊,也就是說最少需要能夠裝載46架以上的艦載機的航空母艦。
這當然需要更大的機庫和更大的飛行甲板。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常嶽斌和淩文察代表第九艦隊,說服了郭延濤少將接受了陳士英中將的觀點,對原來的航母改裝方案進行調整。他們所提出的新方案會增加預算,不過卻是增加的不多。把艦島向右舷再移三米,左舷的飛行甲板和機庫就能向外再延展出十米,,這樣改裝後,航母的飛行甲板居然增加了十四米多的寬度,等於是又多出了一條飛行跑道出來。
淩文察主要負責有關艦載機的配備編製,他用了五天的時間編製出一份艦載機編製表及說明計劃書出來。
常嶽斌很仔細地看完了淩文察遞交的計劃書。
“各方麵都很詳細,說明也闡述得很清晰!”常嶽斌是個很認真的人,做事中規中矩,“不過,這其中有一點我還不大明白,為什麼要將水平轟炸機更換成俯衝轟炸機呢?”
淩文察微微點了下頭,這才說道:“我的一個朋友現在是西南戰區航空聯隊司令,他曾多次跟我提到水平轟炸機轟炸移動目標的效率很低。您知道帝國陸軍目前正在進行裝甲化和機械化試驗,他說對付快速機動的機械化部隊,俯衝轟炸機要比水平轟炸機有效得多,這也是不久前陸航開始裝備俯衝轟炸機的一個主要原因。”
他說到這裡稍微停頓了一下:“實際上我們海航在這方麵要向陸軍航空隊學習。”
這是一句挺犯忌諱的話,如果是公開場合他是不會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