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者提問環節,人家就毫不避諱的說出來了。
就算這部電影能夠拿影帝,也是馮元征的男二號拿,郝運的男一號完全沒有資格。
當然,這個和人設也有關係。
趙斐人家本身就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憑借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第18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攝影獎、《紫禁城》獲得紐約國際電視節最佳攝影獎等等。
在了解到是他擔當攝影師後,影評人才恍然大悟,難怪這手法不是一般的出色。
而收益最大的,除了馮元征,其實是張一凡。
在專業的電影人眼中,《爆裂鼓手》排在第一位的不是音樂也不是劇本,而是剪輯!
不過,大家深入的了解一番之後,發現張一凡也不是新嫩。
他是薑聞《鬼子來了》的剪輯師——此前很多人都認為是米果剪輯師幫薑聞做的剪輯。
好家夥,原來這電影的幕後陣容如此的強勁。
就連安小曦也受到了不小的關注。
大家看電影的時候,基本上都代入男一號沈運,對女一號安小曦這樣漂亮可愛善解人意的小姑娘根本沒理由討厭。
安小曦的角色在電影裡發揮空間不大,但是設定很討喜。
男主一開始暗戀安小曦,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表白,發現竟然是雙向奔赴,愛情來的如此甜蜜,讓觀影的人都忍不住的翹起唇角。
真美好啊!
然而,男一號為了破釜沉舟專心打鼓,卻和她分了手。
觀眾莫名其妙的在內心存了一份對安小曦的愧疚,看到她就像是看到了自己錯過的白月光。
在電影節期間看到安小曦,目光不由自主的就想追隨她。
打個錘子的鼓啊,好好談個戀愛不行嗎?
不過,郝運更關注的其實還是媒體方麵的評價——這個不僅會影響到最終的獎項,也會極大的影響《爆裂鼓手》的版權價值。
這部電影八百萬成本,郝運沒指望能有多少票房。
就靠海外版權來收回成本了。
第二天的媒體非常給麵子的紛紛用了大版麵。
米果《每日綜藝》(variety)(北美版)以其權威性和公正性在國際電影界享有盛譽,一部電影在短短的幾天的電影節期間能夠得到《每日綜藝》的影評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
《每日綜藝》在《爆裂鼓手》首映的第二天就高度評價並推薦了這部電影,刊登大幅劇照,並配發了上千字的影評。
“《爆裂鼓手》是今年柏林電影節的一個突破。作為華夏導演郝運的第三部作品,《爆裂鼓手》在技術層麵的成熟讓人吃驚。
影片探討了如何培養卓越人才、適度指導和虐待之間的界限等複雜問題,引人深思。
每一場戲,哪怕是開車回家拿個鼓棒,都剪得流暢明快。
各種矛盾與衝突,老師機關槍式的惡毒言辭,在片子當中也不是隨意安放的,他的聲音似乎也在融入當中,服務於整個電影的節奏。
新穎的剪輯全麵追趕上了大衛芬奇,這種快準狠的剪輯風格讓角色的魅力極具上升,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加劇,一次又一次讓觀眾情緒如同學生一樣被逼上絕路,在這小小的令人乏味的練習空間裡,鬼斧神工的剪輯給影片增色不少。
……”
《紐約郵報》同樣不吝溢美之詞,稱這部影片“扣人心弦、好玩有趣、鼓舞人心”。
來自比利時《電影魔力》雜誌的影評人佛雷蒂·薩爾特一改吐槽《無極》的態度,盛讚《爆裂鼓手》。
他認為“電影《爆裂鼓手》徹底摒棄了溫情脈脈、浪漫美好的音樂片的常規印象,導演將動作驚悚與心理恐懼嫁接在音樂片的敘事框架下。
通過爵士樂的節拍和密集流暢的剪輯,賦予了本片劍走偏鋒的黑色電影氣質。高難度的剪輯與音樂節奏的完美匹配令本片成為本屆柏林電影節的獲獎大熱門!”
其他的媒體也多是讚美之詞。
“電影《爆裂鼓手》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作品。它通過鼓手沈運的故事,向觀眾傳達了追求夢想的勇氣和決心。電影的音樂和表演令人難以置信,讓觀眾沉浸其中……”
這種就吹捧的讓郝運也覺得臉紅。
追求夢想的勇氣和決心?
伱特麼到底有沒有認真看電影啊。
不過他也知道,這部電影上映後肯定會被不少人當成勵誌片來看,隻能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吧。
當然,也並不全都是交口稱讚,還是有不少媒體指出了《爆裂鼓手》的問題所在。
隻是即便是“差評”,其實也特彆的溫和。
比如《每日銀幕》的報道指出:
“《爆裂鼓手》是一部緊張(但有些空洞)的心理驚悚片,馮元征的凶猛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它的風格可以被稱為現代希區柯克式的驚悚電影,但其內容卻不適合。
它也沒有提出其中心論點——關於成為傳奇人物必須付出的代價——足以讓人重新考慮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儘管如此,《爆裂鼓手》仍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貓捉老鼠的遊戲。”
相當有趣!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對於經常罵人的《每日銀幕》,這已經是比較不錯的評價了。
因為電影是拍給不同人看的,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電影,《爆裂鼓手》能收到這樣的反饋,已經超出郝運的想象了。
這讓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揭曉19日閉幕式頒獎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