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五位閣臣湊一起開個私下小會!起因是皇帝下了一道文書,對內閣就戶部尚書一事逼宮做出了回應。
“不當人子!能想出如此卑鄙的招數為難內閣的人,除了賈璉沒彆人!”素來穩如泰山的孔照當眾開罵,可見他此刻內心的憤怒。
“娘希匹,這預算製度以內閣的名義推出,今後諸公還要不要做人。”梁道元也毫不猶豫的爆粗口了。
“我就說當日為何那廝站出來緩頰,原來這狗日的在這等著大夥呢。”嗯,爆粗口的事情,李馳也乾了。
“這就是個不讓人活的畜生啊!”郭衍也顧不上什麼一條船的人了,實在是太過坑爹了。關鍵這預算製度建設的活是大夥乾了,審批權在陛下。
這個真怪不得賈璉,大周也沒個議會,也不存在三權分立,內閣首輔的權力不足,甚至都不算二元帝國。
潘季訓一直沉默不語,孔照見了忍不住問他:“潘大人作何感想?”
“從潘某的角度看,倒也不算是壞事。隻是增加了一些工作量,內閣不妨提議,增設一個一級審核部門,負責規範預算模式,由內閣直屬。”
潘季訓這是換了個角度來看待此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內閣增加了一部分人事權,一旦預算製度推行,扯皮的事情也沒以前那麼多了。
李馳聽了還是很不爽,因為預算製度最大的傷害就是花錢受限製了,做官的哪裡能忍這個。
郭衍在一旁轉了幾下眼珠子後,低聲道:“預算的最終審核,還是要爭一下的,好歹內閣要有點難權力吧?”
“陛下說是準備期,大不了拖著唄。一個新的製度要執行,從規則完善到最終落地,需要考慮的事情多了,方方麵麵的非一日之功。”李馳果斷的出個餿主意,反正內閣集體扛著唄,拖字訣大家都是熟手了,總能找到借口的。
孔照聽他這話覺得這人不行,看文書不仔細還是存心坑大夥?反正這一屆下來就能乞骸骨了,假裝沒發現好了。
梁道元倒是一點都不客氣,翻到最後一頁,抬手敲幾下:“看看這裡,十一月底之前要完善製度,十二月試行報預算,明年試行預算製度。此陛下親筆所書,拖?想想就算了,陛下的性格可不容耍小聰明。彆以為法不責眾,內閣一共才五個人。”
很明顯,梁道元看不上李馳這種近似耍賴的小聰明,你都是內閣大臣了,凡事請走正道,用陽謀。
李馳也不是吃素的,被陰陽了立刻不滿的看回去,正準備反駁呢,“嘟嘟嘟!”孔照抬手敲桌子!打斷了即將出現的爭執。
“先放一放,這才是第一步棋呢,內閣自己先吵起來像什麼樣子。無論如何,先把戶部尚書待選的人員名單確定了上報。此內閣一體於人事上的一次重大進步。”孔照的話,前麵聽著覺得沒問題,後麵聽著大家夥心裡都不舒服。
【你是在強調內閣在你的領導下的集體勝利麼?作為首輔,內閣以外的大臣們會怎麼看,當然看成你的政績。】
彆人怎麼想,孔照都無所謂了,反正他就乾最後一屆,下一屆死活要乞骸骨的。
乾清宮,一大早起來,正準備去九城統製衙門的賈璉,再次被薅到皇帝跟前。
“內閣那邊收到朕的行文了,想必正在討論預算製度,朕擔心內閣用拖字訣,你再想個法子施壓。”承輝帝心情不錯,也想到了內閣肯定要反抗的。但他一時半會的沒啥好法子,值此逆案餘波未平之際,內閣諸位大臣拿集體辭職施壓,皇帝也扛不住的。
“陛下,臣在想啊,怎麼甄家還能好好的。”賈璉有點答非所問,情緒正好的承輝帝沒計較,反倒耐心的解釋:“朕去西山的時候,那位親口說的,甄家不能動,至少現在不能動,否則他絕食。”
賈璉聽了忍不住微微的歪嘴,儘管沒見過太上皇,但已經能從一個失敗者的嘴裡說出的話看出這個人的好麵子。
或者說,這是他最後的尊嚴了。如果甄家都護不住,他真是顏麵無存了。還不如自尋了斷,真的這樣,承輝帝要在史書上留下罵名了。
親爹了不起啊!
“內閣肯定不會輕易就範的,微臣接下來有兩手準備。其一,現在的內閣隻有五位閣臣,酌情增加兩個人,勳貴一人,文官一人,增加兩人為試行,看看效果再決定是否固定下來。其二,給官員加薪吧。現在的官員,薪水太低了。也不要加太多,加兩成即可。”
承輝帝聽了賈璉的話,先是麵露喜色,隨即一臉肉疼,他真不是小氣。而是覺得吧,官員拿的夠多了,但乾活卻很少。
賈璉隨後又來一句:“這個加薪可不是隨便加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與績效掛鉤的。這可是針對全體官員的類似考成法。”
承輝帝聽著愣住了,賈璉卻還在繼續:“治國最最關鍵的就是吏治,再好的政策,最終執行也是要靠官員。陛下有勵精圖治之心,不妨先從整頓吏治開始。在考成法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增補,形成一個新的製度,先解決官員的懶政怠政之風。本朝科舉做官,科舉本身並不培養優秀的官員,隻是在一個比較低的基礎上篩選人才。趙普說半部論語知天下,我說放T娘的屁。”
如果換個皇帝,一定會噴賈璉大放厥詞的,承輝帝卻覺得深得我心。官老爺們又不給國家納稅,底層百姓能懂什麼是論語?
人都是看眼前的,以後的事情,當下的人哪裡顧的上。盯著眼前的利益,牢牢的抓在手裡才是人的行為常態。
承輝帝不是文官忽悠下長大的皇帝,知道這個國家的出問題了。出了問題不可怕,解決就是了。可怕的是發現了問題無法解決或者不敢解決。
無論如何,賈璉出的主意效果還不錯,都一一見效了。承輝帝現在有點路徑依賴了。
“那就這樣,三月先解決戶部尚書的人選,朕先讓一步,看他們還怎麼拖延。”該說不說,承輝帝很擅長這一類鬥爭。
即便是大周朝,皇帝的權力法理上無限大,也無法做到為所欲為。皇帝也是人,不是神。治國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臣子們配合執行。
承輝帝深知不能逼的太緊,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嘛。有時候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