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未來5年內實施本土和殖民地零關稅是一個極其冒險的行為,因為這個時期殖民地政府50%左右的收入都是進出口關稅貢獻的。
如果實施本土和殖民地零關稅的話,那麼殖民地政府的收入至少要減少40%,這樣下去,殖民地政府很容易會因為財政不足而崩潰。
總的來說這是一項利好本土化,但是卻利空殖民地政府的一項政策。
所以在卡爾給喬治提出在未來5年內逐步降低本土和殖民地政府之間的關稅時,喬治實際上是猶豫的,畢竟他可是殖民地政府的總督,如果殖民地政府崩潰的話他肯定會為此負責。
但是很快,卡爾就通過自己的智慧說服了喬治。
卡爾說服喬治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大義加上利益。
其中大義就是不斷的灌輸給喬治如果讓本土和殖民地實行零關稅,加強殖民地和本土的經濟聯係後,殖民地可以更好地進行本土化,因為這樣就可以形成殖民地和本土之間的利益集團。
現在殖民地政府中有著不少殖民地本地的工廠企業家,這些人有不少是獨立派和憲章派。
但是等殖民地實現零關稅之後,大量來自於本土的工業品就能迅速的衝垮整個殖民地的本土企業,這些企業破產後那些殖民地本地的企業家也就沒有了錢,就沒有了權。
而喬治就能趁機在政府裡扶植起來一些屬於自己的人作為買辦,一點點的將整個殖民地政府轉化成自己的勢力。
而這些買辦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肯定會忠於帝國,忠於喬治的,這樣本土化也就變成了時間問題。
加快本土化就是這個時候的大義,而且喬治也是希望加快本土化的,因為他原本就是想借著本土化的時機帶領整個家族回歸帝國。
而在利益一方麵,卡爾則是又給出了一個喬治不可拒絕的條件。
前麵說過,在本土和殖民地實行零關稅之後,殖民地政府的主要收入就要靠帝國撥款,殖民地稅收以及殖民地政府控股企業來供給了。
其中政府企業這方麵可有著不少的文章可以做。
卡爾早在本土的時候就提出了要在殖民地建立數個政府控股的公司,然後讓貴族和資本家也參與到公司的投資之中。
之所以不搞政府完全控股的公司是現實條件不允許。
畢竟在這個貴族把持一切的時代,你如果政府完全控股的話會遭到大量來自貴族和資本家勢力的反對,因為這會影響到他們掙錢。
反而如果讓他們也參與進來公司投資和組建的話阻力會大大減少,而且在公司的商業活動中,也能稍微的借助一些這些貴族們的影響力和渠道。
既然可以讓貴族們參與進來,那麼同樣身為貴族的卡爾和喬治也當然會向這些殖民地控股的公司當中進行投資。